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

NY/T 4697-2025 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处理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582.7 KB
  • 标准类型:行业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式复合生物滤池技术规范总结

一、适用范围

  • 适用于日处理规模≤2000m³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涵盖环境影响评价、工艺设计、运行管理全流程。

二、基本原则

  1. 资源化优先​:处理后污水优先用于农田灌溉,水质需符合《GB 5084》。
  2. 因地制宜​:结合气候、经济水平、排放要求等选择工艺,注重管理能力匹配。

三、工艺选择

  1. 农田灌溉流程

    • 工艺​:污水→预处理(隔油池/化粪池)→复合厌氧池→复合生物滤池→沉淀池→消毒→灌溉。
    • 水质要求​:化学需氧量(COD)、悬浮物(SS)等指标需满足《GB 5084》。
  2. 达标排放流程

    • 工艺​:污水→预处理→复合厌氧池→复合生物滤池→沉淀池→人工湿地→消毒→排放。
    • 水质要求​:按各省份地方标准执行。

四、技术组成与设计要求

  1. 预处理单元

    • 格栅​:
      • 人工格栅(≤500m³/d)或机械格栅(>500m³/d);
      • 栅条缝隙宽分粗、细两级,过栅流速0.6~1.0m/s,倾角>60°,工作台设安全护栏。
    • 调节池​:
      • 水力停留时间≥6h(雨水混入时≥48h),池底坡度≥0.05向提升泵倾斜。
  2. 复合厌氧池

    • 参数​:水力停留时间12~48h,水力负荷0.5~2.0m³/(m³·d),有效水深≥3m。
    • 结构​:上向流设计,填料填充率40%~60%,底部设排泥管(≥100mm)。
  3. 复合生物滤池

    • 滤料​:火山岩、陶粒等多孔材料,比表面积大。
    • 负荷​:水力负荷1.0~2.0m³/(m³·d),有机负荷0.5~1.0kgCOD/(m³·d),氨氮负荷≤0.1kgN/(m³·d)。
    • 模块设计​:单层高度0.3~0.5m,层间空隙0.1m,堆叠5~8层,氮去除要求高时增加层数。
  4. 沉淀池

    • 表面水力负荷≤1.0m³/(m²·h),停留时间1.5~3h,超高≥0.3m,泥斗倾角≥55°。
  5. 人工湿地

    • 类型​:表面流或潜流,并联运行≥2格;
    • 参数​:水力负荷0.3~0.5m³/(m²·d),停留时间2~4d,填料层高度0.75~1.50m(寒冷地区埋于冻土层下);
    • 植物​:栽种当地水生植物,定期收割处理。
  6. 消毒

    • 紫外消毒​:波长253.7nm,剂量≥300J/m²,照射渠长度≥1m。
    • 含氯消毒​:有效氯投加量5~15mg/L,接触时间≥30min。

五、运行维护要求

  1. 日常管理

    • 定期清理格栅杂物,检查设施完整性(盖板、管道堵塞等)。
    • 潜污泵维护​:断电检修,防漏电保护,备用泵自动切换。
    • 滤池维护​:布水均匀性检查,上层滤料堵塞时清水冲洗并暴晒。
    • 污泥处理​:调节池、沉淀池每半年排泥,污泥干化/堆肥后资源化利用。
  2. 特殊气候措施

    • 寒冷地区采用保温材料、深埋或大棚覆盖,湿地填料埋于冻土层以下。

六、效果监测

  1. 水量监测

    • 采用流量计法或容积法,频率≥1次/月。
  2. 水质监测

    • 指标​:按排放要求检测COD、BOD₅、SS、氨氮、总氮、总磷等。
    • 采样规范​:遵循《HJ 91.1》《HJ 494》,保存按《HJ 493》。
  3. 异常处理

    • 水质不达标时排查原因(如滤料堵塞、布水不均、污泥堆积等),及时修复。

七、安全与环保

  1. 排放标准
    • 气体符合《GB 14554》《GB 16297》,噪声≤《GB 3096》要求。
  2. 污泥处理
    • 农用污泥满足《GB 4284》,禁止随意倾倒。

八、其他要求

  • 电气安全:双电源供电,地下室配电系统防潮接地。
  • 设施防护:四周设护栏,地上设施防雷,地埋设施电控箱置于地面。
  • 信息化管理:鼓励远程监控,记录存档完整。

​:本规范引用《GB 50014》《HJ 2005》《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等30余项标准,具体设计需结合地方实际调整。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