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Y/T 4480-2025 棉花涝渍灾害防控技术规范
资料介绍
以下是《NY/T 4480-2025 棉花涝渍灾害防控技术规范》核心内容的详细总结:
一、框架概述
- 标准编号:NY/T 4480-2025
- 主题:棉花涝渍灾害防控技术
- 发布与实施:2025年1月9日发布,2025年5月1日实施
- 归口单位: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 适用范围:适用于棉花生产全过程涝渍灾害防控
二、关键术语定义
- 涝害:田间积水超过棉花耐淹深度且持续时间超限。
- 渍害:根系层土壤过饱和导致缺氧,影响棉花生长。
- 涝渍灾害:涝害与渍害的统称。
三、灾前预防措施
1. 土地平整
- 格田平整度≤10cm,尺寸建议:长60–120m × 宽20–40m,坡降≤1/500。
- 格田需设独立进/排水口(参照NY/T 2148)。
2. 沟渠系统建设
-
内三沟(田间沟):
类型 深度(cm) 宽度(cm) 间距(m) 竖墒墒沟(厢沟) 20–25 15–20 2–3 横墒墒沟(腰沟) 25–30 15–20 30–50 出水墒墒沟 35–50 30–35 - -
外三沟(农田外沟):
- 毛沟:深80–100cm,底宽30–40cm,间距20–40m(梯形断面,非硬质化)。
- 农沟/斗沟:深度与间距按土壤类型分级(黏土/沙壤土差异大),参照GB 50288。
3. 品种选择
- 选用耐涝渍品种(依据NY/T 3567鉴定标准)。
4. 栽培管理
- 通过配方施肥、化学调控(如缩节胺)、病虫害防控培育壮株。
四、灾中控制措施
- 核心目标:快速排水降渍。
- 自然排水:2–3天内排除地表积水。
- 机械排水:3–5天内排尽积水,地下水位降至耐渍深度以下(苗期30–50cm、蕾期50–70cm、花铃期70–100cm)。
- 操作:及时疏通内外三沟。
五、灾后补救技术
1. 灾害分级(附录A)
级别 | 受害程度 | 关键判定标准(示例) |
---|---|---|
1级 | 轻度 | 渍水<4天或淹水未没顶≤8天,死株率≤10% |
2级 | 中度 | 渍水≤20天或淹水未没顶≤10天,死株率≤20% |
3级 | 重度 | 渍水+涝水累计5天,淹水未没顶≤10天,死株率≤30% |
4级 | 严重 | 渍水+涝水≥10天,淹水没顶5天,死株率>30% |
2. 棉田恢复措施
- 物理处理:
- 倒伏棉株轻扶雍土,喷清水清除叶面污泥。
- 土壤与营养管理:
- 土壤湿度≤90%时中耕松土。
- 灾后3–7天叶面喷施:1%尿素 + 0.5%磷酸二氢钾 + 生长调节剂(如芸苔素内酯),间隔7天再喷1次。
- 蕾期至花铃期受灾(2–4级):补施尿素与氯化钾。
- 生育调控:
- 2–4级灾害:打顶/化学封顶推迟7–10天。
- 病虫草害防控:灾后加强监测与防治。
3. 缺株严重棉田补救
- 5月上旬–6月上旬:
- 死株率>30%时,补种生育期<110天的棉花品种,密度≥9万株/公顷。
- 6月中旬后:
- 死株率>30%时,改种短生育期作物(如绿豆、速生蔬菜)。
六、档案记录要求
需全程记录以下信息:
- 灾情信息:发生时期、历时、程度、棉花受害状况。
- 防控措施:
- 灾前:土地平整、沟渠建设、品种、栽培管理。
- 灾中:沟渠疏通、排水进度。
- 灾后:中耕施肥、补种/改种、产量数据。
七、附录说明
- 附录A(资料性):详细定义涝渍灾害4级分级标准(结合生育期、淹水时间、死株率等)。
总结:该标准系统规范了棉花涝渍灾害的灾前预防(田建+品种)、灾中控水(快速排水)、灾后恢复(分级补救) 技术流程,强调沟渠工程的核心作用,并提供量化指标(如沟渠尺寸、耐渍深度、补种密度)和灾害分级依据,操作性极强。
相关资料
- NY/T 133-2025 饲料原料花生粕
- NY/T 4162.3-2025 稻田氮磷流失防控技术规范 第3部分:侧深施肥
- NY/T 4717-2025 北方水稻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技术规范
- NY/T 4718-2025 稻田甲烷减排灌溉技术规范
- NY/T 4719-2025 生姜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 NY/T 4720-2025 莲藕腐败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 NY/T 4721-2025 茄子根结线虫病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 NY/T 4722-2025 桂花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NY/T 4723-2025 食用菌中硒代氨基酸的测定
- NY/T 4724-2025 食用菌及制品中麦角甾醇和麦角甾醇过氧化物的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