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农业行业标准

NY/T 4474-2025 东北地区玉米-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698.17 KB
  • 标准类型:行业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NY/T 4474-2025 东北地区玉米-大豆轮作生产技术规程》主要内容的详细总结:

​核心目标:​​ 规范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三市-盟)玉米与大豆轮作生产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以提高产量、品质、土壤健康并保障农产品安全。

​核心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与规范性引用:​

    • 适用于东北地区玉米-大豆轮作生产。
    • 引用了一系列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作为技术依据,包括环境质量、肥料、农药、农机、玉米/大豆生产技术规程等。
  2. ​关键术语定义:​

    • ​玉米-大豆轮作:​​ 明确了轮作的核心概念是同一田块年际间有顺序地轮换种植玉米和大豆。
  3. ​产地环境要求:​

    • 产地周边环境需符合《NY/T2798.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
    • 环境空气质量需符合《GB 3095》。
    • 土壤环境质量需符合《GB 15618》。
    • 农田灌溉水质需符合《GB 5084》。
  4. ​轮作方式选择:​

    • 根据区域特点(优势产区/适宜区)选择适宜的轮作模式:
      • ​玉米优势产区:​​ 玉米-玉米-大豆(2年玉米 → 1年大豆)。
      • ​玉米、大豆适宜区:​​ 玉米-大豆(隔年轮作)。
      • ​大豆优势产区:​​ 玉米-大豆-大豆(1年玉米 → 2年大豆)。
    • 每种模式都有对应的生产技术构成流程图(图1-图3)。
  5. ​核心生产技术规程(分轮作模式):​

    • ​模式一:玉米-玉米-大豆轮作​
      • ​玉米-玉米环节 (第一年玉米收获 → 第二年玉米播种):​
        • ​收获与秸秆处理:​​ 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留茬≤10cm,粉碎达标GB/T24675.6)。
        • ​越冬处理:​
          • 免耕秸秆覆盖: 秸秆覆盖地表,原垄越冬。
          • 秋整地:
            • 深翻:深度20-35cm(土层浅20-25cm),扣垡严密,耙耢整平(耙深耙透,耙后地表平整细碎,残茬≤10%,高低差≤10cm/10m)。
            • 深松耙茬碎混:深松≥30cm,耙深16-18cm,秸秆混拌入耕层,耙后地表平整疏松(高低差≤10cm/10m)。
        • ​起垄镇压:​​ 垄距(63-70cm 或 110-130cm),垄高(15-18cm 或 18-22cm),要求垄距均匀(百米偏差≤5cm),起垄后镇压保墒达待播状态。
        • ​玉米播种:​
          • 品种选择:审定品种,优质高产多抗宜机收,积温要求(比当地少100℃以上),种子质量(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0%,水份≤16%)。
          • 种子包衣:选用合规种衣剂(GB/T8321),按病虫害发生情况选择(如噻虫嗪防地下害虫,戊唑醇防丝黑穗病)。
          • 播种操作:免耕(秸秆覆盖)或垄上精播。要求深浅一致、覆土均匀、镇压及时(镇压后覆土3-4cm)。
      • ​玉米下茬大豆 (第二年玉米收获 → 大豆播种):​
        • ​整地起垄:​​ 收获后耙茬起垄(重耙深16-18cm,轻耙深8-10cm),起垄镇压保墒达待播状态(垄距同玉米)。
        • ​大豆播种:​
          • 品种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或专用品种,种子质量(纯度≥98%,净度≥99%,发芽率≥90%,水份≤13%)。
          • 种子包衣:选用合规种衣剂(GB/T8321),推荐咯菌腈+精甲霜灵等成分(可加噻虫嗪防虫,或多·福·克)。
          • 播种与施肥:春季垄上精播,施肥播种同步进行,​​强调减少氮肥用量20%-25%​​。播种质量符合NY/T495。
      • ​大豆下茬玉米 (大豆收获 → 第三年玉米播种):​
        • ​收获与秸秆处理:​​ 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覆盖(长度<10cm,根茬≤6cm)越冬。
        • ​玉米播种:​​ 春季​​原垄播种​​玉米(具体要求同6.1.2.3)。
        • ​循环:​​ 秋季玉米收获后进入下一轮作周期。
    • ​模式二:玉米-大豆轮作(隔年轮作)​
      • ​玉米下茬大豆:​
        • 玉米收获与秸秆处理:参照玉米-玉米环节的秋整地要求(6.1.1.3,依据基础选择免耕或整地)或大豆播种前的整地要求(6.2.1)。
        • 大豆播种:同模式一中玉米下茬大豆的播种要求(6.2.2)。
      • ​大豆下茬玉米:​
        • 大豆收获与秸秆处理:同模式一大豆下茬玉米(6.3.1,粉碎覆盖越冬)。
        • 玉米播种:春季​​原垄播种​​玉米(同6.3.2)。
        • ​循环:​​ 秋季玉米收获后进入下一轮作周期。
    • ​模式三:玉米-大豆-大豆轮作(2年大豆 → 1年玉米)​
      • ​玉米下茬大豆:​
        • 玉米秸秆处理与秋整地:同模式一玉米下茬大豆的整地要求(6.2.1,耙茬起垄)。
        • 大豆播种:同模式一玉米下茬大豆的播种要求(6.2.2)。
      • ​大豆下茬大豆 (第一年大豆收获 → 第二年大豆播种):​
        • 收获与秋整地: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覆盖越冬,同6.3.1)后进行​​深松联合整地起垄​​(深松25-30cm,垄距同前),起垄镇压保墒达待播状态。
        • 大豆播种:春季垄上精播(同6.2.2)。
      • ​大豆下茬玉米 (第二年大豆收获 → 玉米播种):​
        • 大豆收获与越冬:同模式一大豆下茬玉米(6.3.1,粉碎覆盖,​​原垄越冬​​)。
        • 玉米播种:春季播种玉米(同6.3.2,原垄播种)。
        • ​循环:​​ 秋季玉米收获后进入下一轮作周期。
  6. ​田间管理:​

    • ​玉米:​​ 常规管理按《NY/T146》,强调除草剂使用合规(GB/T8321),并给出关键除草剂的​​最高限量​​(苯唑草酮≤3g/667m²,莠去津≤133g/667m²,4%烟嘧磺隆≤66mL/667m²)。
    • ​大豆:​​ 常规管理按《NY/T495》,强调除草剂使用合规(GB/T8321),​​禁止使用​​对后茬玉米敏感的咪唑乙烟酸、氯嘧磺隆等药剂,并给出关键除草剂的​​最高限量​​(25%氟磺胺草醚≤100mL/667m²,48%异噁草松≤100mL/667m²)。
    • ​联合促防:​​ 推荐中后期采用高秆喷雾机或植保无人机,​​联合喷施“叶面肥+杀虫剂+杀菌剂”​​组合。
      • 肥料选择需合规(GB/T2440尿素, GB/T17420微肥, NY1429含氨基酸肥, HG/T2321磷酸二氢钾)。
      • 农药选择和使用需合规(GB/T8321农药准则, NY/T1276安全规范,按说明书剂量)。
      • 施药作业需合规(GB/T24677.1喷杆机, NY/T1276, NY/T3213无人机, NY/T1876安全施药)。
      • ​附录A提供了具体的喷施方案(资料性):​
        • ​玉米:​​ 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初期,推荐叶面肥(氨基酸、磷酸二氢钾、锌等)、杀虫剂(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杀菌剂(丙环·嘧菌酯、醚菌酯、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的组合。
        • ​大豆:​​ 始花期和始荚期,推荐叶面肥(磷酸二氢钾、硼、钼)、杀虫剂(啶虫脒、吡虫啉、阿维菌素、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杀菌剂(腐霉利、咪鲜胺、苯醚甲环唑、丙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的组合。
  7. ​生产记录与档案:​

    • 要求建立详细的生产记录档案,​​完整记录玉米、大豆生产全过程​​(特别是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情况)。
    • 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2年​​,确保生产过程可追溯。

​核心要点提炼:​

  • ​因地制宜选模式:​​ 根据产区优势选择三种轮作模式。
  • ​秸秆还田是基础:​​ 强调收获时秸秆粉碎还田覆盖(留茬/长度有要求),根据不同模式和地块基础选择免耕覆盖或秋整地(深翻/深松碎混/耙茬起垄)。
  • ​茬口管理是关键:​
    • 玉米茬后种大豆:需进行整地(耙茬起垄为主),大豆播种时​​减少氮肥​​。
    • 大豆茬后种玉米:提倡​​原垄播种​​(秸秆覆盖越冬)。
  • ​种子质量与处理:​​ 对玉米和大豆种子的质量、品种选择(熟期、抗性)和合规包衣有明确要求。
  • ​规范施肥用药:​
    • 强调轮作中肥料调整(大豆减氮)。
    • 严格规定农药使用种类(列出禁用药)和用量上限(关键除草剂)。
    • 推荐中后期“一喷多效”的联合促防技术及方案。
  • ​农机农艺融合:​​ 对各种农机作业(收获、秸秆粉碎、整地、播种、植保)的操作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
  • ​环境与安全底线:​​ 严格遵守产地环境标准、肥料农药使用规范和安全操作要求。
  • ​全程可追溯:​​ 强制要求建立并保存详细生产档案(≥2年)。

这份标准为东北地区玉米-大豆轮作提供了从产地选择、模式确定、茬口安排、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记录归档的全流程、标准化技术指导。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