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4/T 2626-2025 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中西医健康管理指南
资料介绍
以下是《乳腺癌相关淋巴水肿中西医健康管理指南》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核心框架
-
范围
- 适用于各级中医/中西医医疗机构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BCRL)的中西医综合管理,涵盖诊断、辨证和治疗方案。
-
术语定义
- BCRL:乳腺癌术后因手术、放疗导致的上肢非凹陷性水肿,需排除感染、心衰等其他病因。
-
临床表现
- 典型症状:上肢肿胀(早期凹陷性,后期非凹陷性)、皮肤改变(橘皮样、溃疡等)、活动受限、感觉异常(沉重、疼痛)、反复感染(蜂窝织炎)。
-
辅助检查
- 核素淋巴闪烁造影、磁共振淋巴造影、吲哚菁绿(ICG)造影、超声、生物电阻抗分析等。
二、诊断与鉴别
-
诊断标准
- 乳腺癌病史+腋窝淋巴结手术史+上肢水肿临床表现,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
鉴别诊断
- 需排除肿瘤复发、急性感染性淋巴管炎、深静脉血栓、静脉畸形骨肥大综合征等。
三、分期分级
-
ISL国际分期
- 0期(亚临床期):无症状或肢体沉重感;
- Ⅰ期(可逆性水肿):抬高后消退;
- Ⅱ期(不可逆水肿):纤维化、无凹陷;
- Ⅲ期(象皮肿):皮肤增厚、疣状增生。
- 水肿程度:轻度(体积增10-20%)、中度(20-40%)、重度(≥40%)。
-
上肢周径分级
- 患健侧周径差≥2cm即诊断:
- 轻度(2-3cm)、中度(3-5cm)、重度(≥5cm)。
- 患健侧周径差≥2cm即诊断:
四、中西医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
-
治疗原则
- 以外治法(局部辨证)为主,内治法(全身辨证)为辅。
-
局部辨证
- 阳肿:红肿热痛(外敷金黄散/双柏散);
- 阴肿:皮色暗、按之不陷(熏洗、热熨、艾灸)。
-
外治法
- 外敷法(阳肿):金黄散/双柏散调糊外敷,每日1-2次。
- 熏洗法(阴肿):苏木、艾叶等煮水熏洗,每日30分钟。
- 热熨法:白芥子等炒热制成热奄包,每日1-2次。
- 艾灸:取肩井、曲池等穴,隔日1次。
-
针刺与推拿
- 针刺手三阴/阳经穴位(如肩髃、合谷);推拿沿经络松解患肢,按压穴位。
-
内服辨证方剂
- 脾虚湿蕴证:参苓白术散合防己黄芪汤;
- 气虚血瘀证:黄芪桂枝五物汤合桃红四物汤;
- 湿热壅盛证:五味消毒饮合四妙勇安汤;
- 脾肾两虚证:真武汤合六味地黄丸。
(二)西医治疗
-
综合消肿治疗(CDT)
- 第一阶段(临床治疗):手法淋巴引流+压力绷带包扎+功能锻炼+皮肤护理,持续3周以上。
- 第二阶段(家庭护理):延续CDT措施,结合日常预防(附录A)。
-
手术治疗
- ICG分期:0-5期(根据淋巴管显影情况);
- 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适用于早期淋巴管功能尚存者;
- 血管化淋巴结移植(VLNT):适用于严重纤维化患者;
- 其他:吸脂术、组织剥离术等。
五、疗效评价
-
上肢周径测量
- 显效(差值减少≥50%)、有效(20-49%)、无效(<20%)。
-
症状指数量表
- 使用附录B的56条目量表评估症状程度及对生活的影响,总分降低表明改善。
六、预防与管理
-
18条预防建议(附录A)
- 避免患肢损伤(抽血、测血压)、控制体重、穿戴弹力袖套、防晒防感染等。
-
随访建议
- 治疗疗程4周,每3-6个月长期随访。
七、附录内容
- 附录A:预防BCRL的18条日常护理建议(如避免提重物、保持皮肤清洁)。
- 附录B:乳腺癌淋巴水肿症状指数量表,量化评估症状严重程度及生活质量影响。
核心价值
本指南通过中西医结合模式,规范BCRL的诊疗流程,强调早期干预、辨证施治,融合中医外治与西医CDT/手术,旨在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为患者提供标准化管理方案。
相关资料
- DB44/T 2669-2025 文化和旅游公共数据采集规范
- DB44/T 2681-2025 日化用品致畸毒性斑马鱼评价指南
- DB44/T 2670-2025 绿色品牌建设规范
- DB44/T 2673-2025 中医技术操作规范 蒸汽药罐
- DB44/T 2688-2025 柑桔木虱田间种群调查测报技术规程
- DB44/T 2672-2025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规范
- DB44/T 2683-2025 老年肌少症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规范
- DB44/T 2686-2025 林业一体化数据库规范
- DB44/T 2666-2025 家政服务 家政从业人员心理疏导规范
- DB44/T 2680-2025 Beagle犬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