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

DB44/T 2663-2025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岭南火针疗法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473.99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DB44/T 2663-2025 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岭南火针疗法》的主要内容总结:


​一、标准框架​

  1. ​范围​

    • 规定岭南火针疗法的术语定义、操作步骤、适应症、禁忌等。
    • 适用于广东省内火针技术操作。
  2. ​引用文件​

    • 依据GB/T 21709.12(火针操作规范)和GB/T 21709.20(毫针基本刺法)。
  3. ​术语定义​

    • ​岭南火针疗法​​:结合岭南地域及人群体质特点,将特制针具烧红后刺入特定部位防治疾病的方法。

​二、操作流程与要求​

​1. 施术前准备​

  • ​针具要求​​:
    • 材质:含钨合金,耐高温、硬度高(附录A)。
    • 规格:细火针(Φ0.4mm×13mm)、粗火针(Φ0.7mm×50mm)、长火针(0.7mm×80mm)。
    • 检查:针尖锐利无倒钩,针身光滑无碳化物,针柄牢固(铜丝盘龙设计隔热)。
  • ​辅助物品​​:消毒剂、跌打万花油(防烫伤)、酒精灯/打火机、棉签。
  • ​环境​​:避风、远离易燃物。
  • ​体位​​:便于定位且患者舒适(老年/体弱者取卧位)。
  • ​定位标记​​:活动性肿物需押手固定后标记。

​2. 消毒规范​

  • 医者、针刺部位、针具均按GB/T 21709.12执行。

​3. 施术步骤​

  • ​涂抹介质​​:定位后涂跌打万花油(口腔/眼黏膜除外)。
  • ​烧针​​:
    • 持针如持笔,针尖置于火焰外焰烧至红炽或白亮。
  • ​刺法分类​​:
    ​分类依据​ ​刺法类型​ ​操作要点​ ​适用部位/病症​
    ​深度/速度​ 浅刺 深1.25mm,180次/分钟,7下×3次 面部、四肢末端
      皮刺 深3mm,7下×3次 躯干、肌肉丰厚处
      肉刺 深12.5mm,速刺不留针 顽固面瘫、面肌痉挛
      筋刺 深25mm,留针5秒 软组织损伤
      骨刺 深10-40mm,留针 骨关节病
    ​密度/范围​ 密刺 间隔0.5-1.0cm 角化型皮肤病(银屑病等)
      围刺 沿边界间隔1.0-1.5cm 红肿部位(可放血)
      散刺 疏散点刺,间隔1.0-1.5cm 麻木、瘙痒、疼痛
    ​留针时间​ 快针法 进针后0.5秒出针 局部灼热感
      留针法 留针5秒 顽疾(强烈酸麻胀感)
    ​特殊作用​ 烙熨刺 粗针轻慢烙熨表面 阿是穴
      脉刺 刺瘀络放血 静脉曲张、瘀滞症
  • ​角度​​:垂直刺入为主,疣体可45°斜刺,顽固痛症用齐刺/扬刺法。
  • ​疗程​​:
    • 急性病:每日/隔日1次,3-5次/疗程。
    • 慢性病:3-7日1次,5-8次/疗程。

​4. 施术后处理​

  • 干棉球按压针孔,涂跌打万花油。
  • 针具养护:用后烧红清除残留物,砂纸打磨保持光滑。

​三、适应症(附录B、C)​

​中医类别​

  • ​痛症​​:痹病、筋伤病。
  • ​皮肤病​​:蛇串疮(带状疱疹)、湿疮(湿疹)、疣、白疕(银屑病)、白癜风等。
  • ​脑系病​​:中风、面瘫、失眠、癫痫等。
  • ​其他​​:月经病、不孕症、瘰疬(淋巴结结核)等。

​西医类别​

  • ​骨科​​:颈椎病、肩周炎、膝关节炎等。
  • ​皮肤科​​:带状疱疹后遗痛、痤疮、下肢静脉曲张。
  • ​神经科​​:帕金森病、抑郁症、周围神经病变。
  • ​特殊应用​​:
    • 肿瘤辅助治疗(放化疗后口腔炎、周围神经病)。
    • 内分泌病:痛风性关节炎、甲状腺肿。

​四、注意事项​

  1. 术前充分沟通,患者知情同意。
  2. ​针体必须烧透​​:否则易感染或致色素沉着。
  3. ​针后反应处理​​:
    • 红/痛/痒属正常("火针疮"),涂万花油,忌搔抓及发物1-2日。
    • 化脓者涂莫匹罗星软膏,避水并每日消毒。
  4. ​晕针处理​​:按GB/T 21709.20执行。

​五、禁忌​

  • ​部位​​:大血管/神经主干、五官黏膜、重要脏器处。
  • ​人群​​:孕妇、凝血障碍者、瘢痕体质、高热患者等(按GB/T 21709.12执行)。

​六、附录核心内容​

  • ​附录A​​:针具材质含钨合金,铜柄隔热;三种规格对应不同病症。
  • ​附录B/C​​:
    • 中医适应症突出岭南地域病(如湿热型皮肤病)。
    • 西医适应症涵盖肿瘤支持治疗等现代应用。

​总结​​:该标准系统规范了岭南火针的操作全流程,突出针具特色(耐高温钨合金)、刺法创新(5类深度刺法+3类密度刺法),并扩展适应症至肿瘤辅助领域,兼具传统性与现代临床实用性。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