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

DB44/T 2608-2025 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场地土壤放射性污染状况调查技术导则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624.07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DB44/T 2608-2025《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场地土壤放射性污染调查技术导则》主要内容总结

1. ​​范围与适用性​

  • 适用于广东省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场地的土壤放射性污染调查,明确调查程序、技术要求及报告编制。
  • 退役场址验收监测及其他天然放射性污染场地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多项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包括:
    • ​GB 8999​​(电离辐射监测质量保证)
    • ​HJ 61​​(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 ​GB/T 16145​​(γ能谱分析)等。

3. ​​术语与定义​

  • ​土壤放射性污染状况调查​​:系统性查明放射性污染存在性、程度及范围的过程。
  • ​伴生放射性物料​​:铀/钍系核素活度浓度>1 Bq/g的矿产开发副产物。
  • ​对照点​​:场地外未受干扰区域,提供环境本底值。

4. ​​总则​

  • ​工作程序​​:分两阶段(图1流程):
    • ​第一阶段​​(污染识别):资料收集、现场踏勘、人员访谈,判定污染可能性。
    • ​第二阶段​​(污染确认):采样与分析,明确核素种类、污染程度及范围。
  • ​启动条件​​:需场地内放射性生产环节完全停止。

5. ​​第一阶段调查​

  • ​资料收集​​:包括场地基本信息、生产流程、环境管理记录、区域自然/社会环境等(附录A清单)。
  • ​现场踏勘​​:
    • 范围涵盖场地及周边潜在污染迁移区域。
    • 使用γ剂量率仪、无人机/车载巡测快速筛查污染。
  • ​人员访谈​​:补充资料缺失,访谈对象为场地相关人员及管理部门。
  • ​结论​​:判定是否需进入第二阶段。若确认无污染可能,调查终止。

6. ​​第二阶段调查​

  • ​监测方案​​:
    • 区域划分:分重点关注(高污染风险区)和非重点关注区域。
    • 监测对象:陆地γ辐射(剂量率)及土壤(铀-238、镭-226、钍-232)。
  • ​点位布设​​:
    • γ监测网格:重点关注区40m×40m,非重点区100m×100m;异常区域加密。
    • 土壤采样:表层(0~0.5m)、下层及饱和带,重点关注区按网格布点。
    • 对照点:至少1个陆地γ和土壤对照点。
  • ​样品分析​​:优先采用国家标准方法(附录B,如γ能谱法、化学分析法)。
  • ​质量保证​​:符合GB 8999和HJ 61要求,确保数据准确性。
  • ​结果评价​​:
    • 按场地用途选择评价标准:有限制开放(管理限值)或无限制开放(附录C)。
    • 无限制开放标准:铀-238(本底+2.74 Bq/g)、钍-232/镭-226(本底+0.18 Bq/g),多核素需满足Σ(Ci/Cli)≤1。
    • 禁止局部强污染热点(1m²内浓度≤100m²均值的10倍)。

7. ​​报告编制​

  • ​内容大纲​​(附录D):
    • 前言、概述、场地概况、两阶段调查方法、结果与评价、结论建议、附件(历史记录、照片、检测报告等)。
  • ​结论​​:明确污染存在性、核素种类、污染范围,提出环境管理建议。

8. ​​附录​

  • ​附录A​​:资料收集清单,涵盖场地基本信息、生产流程、环境记录等。
  • ​附录B​​:推荐监测分析方法(如γ能谱法、化学分析法)。
  • ​附录C​​:无限制开放评价方法(可接受水平及多核素叠加公式)。
  • ​附录D​​:调查报告框架示例。

核心要点

  • ​两阶段调查​​:从污染可能性识别到定量确认的全流程。
  • ​技术细节​​:网格布点、对照点设置、采样深度、分析方法。
  • ​评价标准​​:区分有限制与无限制用途,强调多核素叠加效应及热点控制。
  • ​质量保证​​:贯穿采样、分析、报告全过程,确保数据可靠性。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