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2/T 1866-2025 破伤风预防处置门诊建设与管理规范
资料介绍
贵州省地方标准DB52/T 1866-2025《破伤风预防处置门诊建设与管理规范》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贵州省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的破伤风预防处置门诊,涵盖门诊的机构资质、人员配置、场所设置、操作流程、制度管理及信息公示等全流程规范。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包括GB/T 1.1-2020、GB 13495.1(消防安全标志)、GB 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WS 308(医疗机构消防安全管理)、WS/T 367(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等,确保门诊建设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
3. 术语定义
- 破伤风主动免疫制剂(TCV):含破伤风类毒素的疫苗(如吸附破伤风疫苗、百白破疫苗等)。
- 被动免疫制剂:含破伤风抗体的生物制品(如人免疫球蛋白、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等)。
- 暴露前/后免疫:分别指伤口发生前接种疫苗预防,及暴露后结合伤口与免疫史进行处置的流程。
- 接种单位:具备预防接种资质的医疗卫生机构。
-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与疫苗接种相关的可疑不良反应或事件。
4. 机构要求
- 需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明确诊疗和预防接种服务范围。
- 配备符合冷藏要求的疫苗储存设备及管理制度(如冷链设施、温度监测系统)。
5. 人员配备
- 资质要求:执业医师、护士或乡村医生需经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每年复训考核。
- 岗位配置:至少2名工作人员,包括预防接种、急救(AEFI处理)、伤口处置专业人员。
6. 场所要求
- 分区设置: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需独立设置接种室,避免与感染高风险科室共用通道;基层单位可与预防接种门诊共用部分区域。
- 功能区配置:
- 接种区:标识清晰,配备疫苗注射设备。
- 伤口处置区:配备冲洗、清创、缝合等设备。
- 急救室:配置急救药品、设备(如氧气、肾上腺素)。
- 冷链区:疫苗专用储存设备,支持温度自动监测及数据传输。
- 信息化配置:需配备扫码接种、电子签核、与省级免疫系统对接的软件及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7. 操作规范
- 知情同意:告知疫苗/药品作用、禁忌、不良反应、费用及补偿方式。
- 暴露前免疫:按国家免疫规划或说明书完成TCV全程接种(如儿童百白破疫苗程序)。
- 暴露后处置:
- 伤口分类:清洁、不洁、污染伤口,结合免疫史决定处理方案。
- 处理原则:
- 清洁伤口:完成TCV全程免疫且末剂≤10年者无需加强;>10年需加强1剂。
- 不洁/污染伤口:TCV末剂≤5年无需加强;>5年或免疫史不全者需加强TCV并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 免疫功能受损者:缩短加强间隔至5年,严重者需额外注射被动免疫制剂。
- 转诊:复杂伤口需转至有救治能力的机构。
- 信息管理:建立电子档案,登记《破伤风暴露后处置登记表》(附录A),保护隐私。
- 免疫制剂管理:严格遵循《疫苗管理法》《药品管理法》进行采购、储存和使用。
8. 制度与公示
- 制度建设:制定工作流程、疫苗管理、消毒、急救等制度。
- 信息公示:在门诊公示服务流程、疫苗注意事项、留观提示、咨询电话、科普资料等,并定期更新。
附录A:破伤风暴露后处置登记表
规范信息记录格式,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暴露情况(时间、部位、方式)、伤口分类、免疫史、处置措施(TCV/被动免疫制剂使用详情)及医生签字,确保数据可追溯。
核心目标:通过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提升破伤风预防处置门诊的服务质量与安全性,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公众健康。
相关资料
- DB5201/T 158-2025 人力资源服务星级评价规范
- DB5201/T 156-2025 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评价指标
- DB5201/T 157-2025 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发生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 DB52/T 644-2025 贵州绿茶销售服务指南
- DB52/T 1040-2025 煤炭无尘制样室技术规范
- DB52/T 1876-2025 山区猪舍同位发酵床建设运行规范
- DB52/T 620-2025 茶叶产品信息溯源指南
- DB52/T 1714.8-2025 烟草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第8部分:贮烟害虫
- DB52/T 1877-2025 农业秸秆发酵床应用技术规程
- DB52/T 1634-2025 节约型机关创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