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

DB35/T 2256-2025 海峡两岸共通 建兰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648.7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福建省地方标准

  DB35/T 2256—2025

  海峡两岸共通建兰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Cross-strait integrated development—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roduction of

  tissue-cultured seedlings of Cymbidium ensifolium

  2025 - 06 - 10 发布2025 - 09 - 10 实施

  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培养基配制.......................................................................... 1

  5 无菌操作............................................................................ 3

  6 外植体.............................................................................. 3

  7 诱导培养............................................................................ 4

  8 继代培养............................................................................ 4

  9 生根培养............................................................................ 4

  10 炼苗............................................................................... 5

  11 组培苗质量......................................................................... 5

  12 生产档案........................................................................... 5

  附录A(资料性) MS 基本培养基成分及母液配制........................................... 6

  参考文献............................................................................... 7

  DB35/T 2256—2025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福建省林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台湾国兰联合协会、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三明市清龙生态兰花有限公司、南靖麒浩花卉有限公司、厦门市气象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尾银、高小坤、祁小波、汤珺琳、王玉雯、程习梅、谢鸿猛(台湾地区)、

  李秀娟、陈翔、罗文熠、钟淮钦、郑静、赖张龙、赵旻骏、林阳期(台湾地区)、徐建球、朱育端、吴

  鹏程、张毅智、蓝家富、张德胥(台湾地区)、吕志鹏、汪浩鑫、陈明渊、施晓芬。

  DB35/T 2256—2025

  1

  海峡两岸共通建兰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建兰(Cymbidium ensifolium)组培苗的培养基配制、无菌操作、外植体、诱导培养、

  继代培养、生根培养、炼苗、组培苗质量和生产档案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建兰组培苗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NY/T 2306—2013 花卉种苗组培快繁技术规程

  LY/T 2289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根状茎rhizome

  在建兰组培苗繁育过程中,利用外植体诱导形成的横向生长的变态茎。

  注:俗称“龙根”。

  3.2

  僵苗zombie seedlings

  在建兰组培苗繁育过程中,停滞生长的根状茎、芽或苗。

  3.3

  母瓶mother bottle

  在建兰组培苗繁育过程中,装有建兰母种的培养瓶。

  4 培养基配制

  4.1 培养基配方

  4.1.1 基本培养基

  基本培养基MS配方见附录A。

  4.1.2 诱导培养基

  DB35/T 2256—2025

  2

  1/2MS+6-BA5.0 mg·L-1+NAA0.2 mg·L-1+活性炭0.2 g·L-1~0.5 g·L-1。添加蛋白胨2.0 g·L-1~3.0 g·L-1,

  琼脂粉5.5 g·L-1~6.5 g·L-1或卡拉胶7.0 g·L-1~8.0 g·L-1,白糖20 g·L-1~30 g·L-1,pH 5.6~5.8。

  4.1.3 继代培养基

  1/2MS+6-BA2.0 mg·L-1~5.0 mg·L-1+NAA0.2 mg·L-1~1.0 mg·L-1+活性炭0.2 g·L-1~0.5 g·L-1。添加

  物同4.1.2。

  4.1.4 生根培养基

  l/2MS+6-BA0.1 mg·L-1~0.5 mg·L-1+NAA0.5 mg·L-1+IBA0.5 mg·L-1+活性炭1.0 g·L-1~2.5 g·L-1。

  添加物同4.1.2。

  4.2 母液配制

  4.2.1 药品纯度

  配制母液用的大量元素、铁盐等药品宜为化学纯(CP),微量元素、有机物宜为分析纯(AR),植

  物生长调节剂宜为生化纯(BR)。

  4.2.2 配制方法

  母液配制浓度见附录A,注意事项如下:

  a) 每种大量元素单独配制成母液;

  b) 铁盐的配制,应将FeSO4·7H2O、Na2·EDT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分别溶解后,再充分混合;

  c) 微量元素的配制,应将每种化合物溶解后,再充分混合;

  d) 有机物的配制方法同4.2.2 c);

  e) 6-苄氨基嘌呤(6-BA)的配制,先用少量1.0 mol·L-1 氢氧化钠(NaOH)充分溶解,再加入去

  离子水定容,宜配成浓度为0.1 mg·mL-1或1.0 mg·mL-1 的溶液;

  f) 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的配制,先用少量95%乙醇充分溶解,再加入去离子水定

  容,宜配成浓度为0.1 mg·mL-1或1.0 mg·mL-1 的溶液。

  4.2.3 配制用水

  6-BA、NAA、IB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配制应使用去离子水,培养基配制宜使用蒸馏水、纯净水。

  4.2.4 容器和标签

  配制好的母液应装在玻璃或塑料容器中,并加贴标签,标明母液名称、浓度和配制时间。

  4.2.5 储藏

  大量元素母液应常温保存,铁盐母液、微量元素母液应常温避光保存,有机物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母

  液应3 ℃~5 ℃冷藏。

  4.3 培养基配制

  4.3.1 初制

  DB35/T 2256—2025

  3

  搅拌容器中先放入培养基总体积50%的自来水,按照培养基配方,分别量取每种母液,称取卡拉胶

  或琼脂粉、蛋白胨、活性炭、白糖加入搅拌容器中,边添加边搅拌直至全部溶解。

  4.3.2 定容

  将培养基定容至培养基总体积,用1.0 mol·L-1的盐酸或1.0 mol·L-1氢氧化钠调节pH 5.6~5.8。

  4.3.3 分装

  边搅拌培养基边分装到培养瓶中并盖紧瓶盖,培养基厚度宜为2 cm。培养瓶宜为底径90 mm、高140 mm、

  口径60 mm。

  4.3.4 灭菌

  分装后的培养基采用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湿热灭菌,蒸汽压力0.11 MPa~0.14 MPa,温度121 ℃~

  126 ℃,灭菌时长20 min。

  5 无菌操作

  5.1 准备工作

  5.1.1 物品灭菌

  接种用的镊子、手术刀柄、盘子以及小毛巾分别用棉布包裹扎紧,放到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

  灭菌条件同4.3.4,灭菌时长30 min。

  5.1.2 接种前准备

  接种环境按NY/T 2306—2013中10.1.1~10.1.4处理,接种人员按NY/T 2306—2013中的10.1.5操作。

  5.1.3 母瓶和培养基准备

  母瓶和装培养基的培养瓶表面用75%乙醇溶液或0.1%新洁尔灭溶液进行擦拭消毒后,置于超净工

  作台边备用。

  5.2 接种无菌操作要求

  每接完一瓶培养材料更换1个垫盘,刀片、剪刀、镊子等接种器械用75%乙醇溶液喷湿,再用无菌

  纱布擦净后,插到300 ℃左右的接种器械灭菌器中灭菌15 s以上,拔出放在架子上,待工具冷却后再继

  续使用。

  6 外植体

  6.1 外植体采集

  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建兰植株作为母株,从假鳞茎处截取2 cm~5 cm高的新芽作为外植体。

  取材时间为3月至5月。

  DB35/T 2256—2025

  4

  6.2 消毒

  6.2.1 清洗

  外植体先用中性洗涤剂浸泡5 min~10 min,再用75%乙醇溶液沿芽生长方向轻轻擦洗,接着用自

  来水冲洗1 h~2 h,最后剥去外层苞片。

  6.2.2 消毒

  在超净工作台中,将清洗好的外植体用无菌水冲洗2次,置于75%乙醇溶液中浸泡30 s~60 s,用

  无菌水冲洗1次,再浸入0.1%的HgCl2溶液中进行消毒,期间不断轻摇容器,使其充分消毒,消毒时间

  为10 min~15 min,然后用无菌水清洗3~5次、滤干水分备用。

  7 诱导培养

  7.1 诱导方法

  用手术刀和镊子剥除消毒处理后的外植体里层苞片,切除基部原切面,将保留1.5 cm左右的茎尖接

  种到诱导培养基。每瓶接种1个外植体。

  7.2 诱导培养条件

  暗培养10 d~20 d后,再自然散射光培养100 d左右,培养室温度22 ℃~24 ℃。

  8 继代培养

  8.1 继代苗转接种

  诱导培养120 d左右长出根状茎或丛生芽即可转入继代培养。挑选叶片有光泽、茎叶无玻璃化、无

  僵苗,具原品种特性的根状茎或丛生芽作为母种,并切成2 cm左右的根状茎或单芽转接到继代培养基中,

  每瓶接种20条根状茎或15个芽。每隔120 d~150 d转接一次。

  8.2 继代培养条件

  散射光培养10 d~15 d后再补光培养,光照强度控制在1 500 lx~2 000 lx,光照时长为每天6 h ~

  8 h。培养室温度22 ℃~24 ℃。

  9 生根培养

  9.1 生根接种

  将苗高3 cm以上、叶片舒展2~3片的健壮继代苗截成单芽,接种到生根培养基中,每瓶接种单芽15个。

  9.2 生根培养条件

  散射光培养10 d~15 d后再补光培养,光照强度控制在1 500 lx~2 000 lx,光照时长为每天10 h~

  12 h。温度24 ℃~28 ℃。

  DB35/T 2256—2025

  5

  10 炼苗

  10.1 炼苗方法

  将根数达2条以上、根长达2.0 ㎝以上的生根瓶苗从培养室移至炼苗室放置15d后即可移栽。

  10.2 炼苗室环境条件

  在自然散射光下,采用遮阳网控制光照强度在3 000 lx~5 000 lx。温度20 ℃~33 ℃。

  11 组培苗质量

  11.1 质量要求

  生长健壮,叶色正常,具原品种特性:

  a) 苗高5.0 ㎝及以上;

  b) 根数2 条及以上,根尖洁白;

  c) 叶片不少于2 片。

  11.2 分级

  分级标准见表1。

  表1 建兰组培苗分级标准

  级别苗高(㎝)

  叶片根系

  叶片数(片) 叶长(㎝) 根数(条) 根长(㎝)

  Ⅰ级≥7.0 ≥4 ≥7.0 ≥4 ≥3.0

  Ⅱ级≥5.0 ≥2 ≥5.0 ≥2 ≥2

  12 生产档案

  组培苗生产档案应按LY/T 2289执行。

  DB35/T 2256—2025

  6

  附录A

  (资料性)

  MS 基本培养基成分及母液配制

  MS 基本培养基成分及母液配制见表A.1。

  表A.1 MS 基本培养基成分及母液配制

  母液种类

  成分

  规定量

  mg

  扩大

  倍数

  称取量

  mg

  母液体积

  mL

  1 L 培养基吸取量

  编号种类mL

  1

  大量元素

  NH4NO3 1 650

  100

  165 000

  1 000 10

  2 KNO3 1 900 190 000

  3 MgSO4·7H2O 370 37 000

  4 KH2PO4 170 17 000

  5 CaCl2·2H2O 440 44 000

  6 铁盐

  FeSO4·7H2O 27.8

  100

  2 780

  1 000 10

  Na2-EDTA 37.3 3 730

  7 微量元素

  MnSO4·4H2O 22.3

  200

  4 460

  1 000 5

  ZnSO4·7H2O 8.6 1 720

  CuSO4·5H2O 0.025 5

  NaMoO4·2H2O 0.25 50

  CoCl2·6H2O 0.025 5

  KI 0.83 166

  H3BO3 6.2 1 240

  8 有机物

  烟酸0.5

  200

  100

  1 000 5

  盐酸硫胺素0.1 20

  盐酸吡哆醇0.5 100

  甘氨酸2.0 400

  肌醇100 20 000

  DB35/T 2256—2025

  7

  参考文献

  [1] LY/T 1735—2008 建兰生产技术规范与质量等级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