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552-2025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系统等级评估指南
资料介绍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系统等级评估指南》(DB31/T 1552-2025)是上海市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的建设与评估。以下是该标准的主要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 适用于上海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应用系统的建设评价,涵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站等机构的信息系统等级评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引用包括GB/T 25069(信息安全术语)、GB/T 28448(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WS 365(健康档案数据集)等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保评估依据权威性。
3. 术语与定义
-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以数字化形式存储的区域居民健康状况信息资源库,授权用户可安全访问。
- 其他术语涉及信息安全、系统功能分类(如基本医疗类、公共卫生类系统)等。
4. 总体框架
4.1 机构主要任务
基层机构承担七大核心任务:门诊、住院、公共卫生、康复、护理与居家服务、健康管理、中医药服务。
4.2 信息系统分类
- 基本医疗类:全科诊疗、家庭医生、双向转诊等。
- 公共卫生类:预防接种、慢病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等。
- 卫生管理类:健康档案管理、绩效考核、健康信息服务等。
4.3 评估内容
围绕七个维度展开:系统配套、应用功能、应用范围、应用标准、信息共享、信息安全、应用效果。
5. 七大评估维度
5.1 系统配套
- 分三阶段建设:
- 初级阶段:建立基本医疗类系统(全科诊疗、家庭病床等)。
- 中级阶段:扩展公共卫生类系统(预防接种、慢病管理等)。
- 高级阶段:整合健康档案与卫生管理类系统(预算管理、健康信息服务)。
5.2 应用功能
- 要求系统全面支持《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功能,如传染病报告、孕产妇健康管理、慢性病随访等,确保数据完整性、逻辑校验及任务提醒。
5.3 应用范围
- 覆盖建档率、签约率、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中医药服务覆盖率等指标,强调服务对象的有效覆盖。
5.4 应用标准
- 符合WS 365数据集规范及国家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确保健康档案首页、随访表单等标准化。
5.5 信息共享
- 三级共享层次:
- 院内共享:系统间数据整合与业务协同。
- 区域共享:通过区域平台实现数据交互(如调阅居民健康档案)。
- 跨区域共享:对接市级平台,支持档案迁移与跨区域协同。
5.6 信息安全
- 依据GB/T 28448,要求系统具备用户身份鉴别、数据备份、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措施,高等级系统需达到等保三级标准。
5.7 应用效果
- 过程评估:提升工作效率(如自动化提醒、数据归集)。
- 结果评估:生成统计分析报表、疾病谱分析、绩效考核支持等。
6. 评估指标与等级
6.1 指标分类
- 必选项:强制要求的功能(如建档、数据校验)。
- 可选项:推荐功能(如高级决策支持、智能预警)。
6.2 评估等级(1~7级)
- 一级:基础系统建设,初步建档功能,基本安全管理。
- 二级:覆盖基本公卫服务,实现数据共享与逻辑校验。
- 三级:全面公卫服务支持,动态更新档案,统一代码库。
- 四级:区域平台整合,档案开放查询,中医数据归集。
- 五级:双向转诊协同,初级决策支持,安全审计覆盖。
- 六级:数据挖掘分析,全面开放档案,灾难恢复体系。
- 七级:智能化管理,高级决策支持,知识库动态优化。
7. 附录示例
- 附录A以健康档案管理系统为例,展示具体评估指标(如建档率、信息安全措施)对应的维度、分类及等级,提供实操参考。
8. 实施意义
- 该标准通过分级评估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促进居民健康档案的标准化、共享化与智能化,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为健康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通过这一标准,上海市基层医疗机构可系统化评估并提升电子健康档案应用水平,助力实现"健康上海"目标。
相关资料
- DB31/T 310027-2025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机构建设与服务规范
- DB31/T 1595-2025 医疗机构统一号源门诊预约信息技术基本要求
- DB31/T 1594-2025 暗纹东方鲀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 DB31/T 910-2025 区域雷击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 DB31/T 1601-2025 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DB31/T 1599-2025 中小学建筑合理用能指南
- DB31/T 1598-2025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寿命评估通用要求
- DB31/T 1600-2025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 DB31/T 1605-2025 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建设和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 DB31/T 1597-2025 老年人屈光不正社区筛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