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外交与城市创新
资料介绍
环境外交与城市创新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理性往往擅长利益的算计,文学艺术通常唤起感情和心灵的共鸣。当《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正式通过时,全球并未有多少人对气候变化予以关注,而当电影《后天》上演,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艾尔·戈尔携带纪录片《不可忽视的真相》在全球精彩演讲时,人们忽然意识到气候变化离生活并不遥远。正如任何重大科学发现往往都是在与反对者的较量中被反复证实,气候变化同样也是如此。气候怀疑主义者认为全球气温确实升高,但很少是人为的结果,一些久负盛名的科学家甚至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哥本哈根谈判前夕,东英吉利大学IPCC专家数据遭窃的“气候门”和喜马拉雅山雪融化时间失误预示着气候谈判结果。果不其然,被人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谈判从一开始就是场彻头彻尾的“闹剧”。
目录
序
气候变化研究文献
本书图表
第一章 从科学到政治——气候变化的安全
第一节从科学到政治
第二节从政治到安全
第三节气候变化的政治格局
一、气候治理进程中的“权力”
二、气候治理进程中的“结构性权力”
第二章 从安全到政策——气候变化的博弈
第一节当前谈判新态势
一、“共同但又区别的责任”原则斗争激烈
二、新兴发展中大国气候博弈中地位日益关键
三、欧美之外发达国家新动向
第二节欧美政策比较和原因探讨
一、欧盟气候政策
二、美国气候政策
……
第三章 国际和国内的双层博弈——欧美石油公司的比较
第四章 低碳发展和城市责任——气候变化的创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出版时间:2012年版
内容简介
理性往往擅长利益的算计,文学艺术通常唤起感情和心灵的共鸣。当《京都议定书》在2005年正式通过时,全球并未有多少人对气候变化予以关注,而当电影《后天》上演,卡特里娜飓风袭击美国新奥尔良,艾尔·戈尔携带纪录片《不可忽视的真相》在全球精彩演讲时,人们忽然意识到气候变化离生活并不遥远。正如任何重大科学发现往往都是在与反对者的较量中被反复证实,气候变化同样也是如此。气候怀疑主义者认为全球气温确实升高,但很少是人为的结果,一些久负盛名的科学家甚至也持有这样的观点。哥本哈根谈判前夕,东英吉利大学IPCC专家数据遭窃的“气候门”和喜马拉雅山雪融化时间失误预示着气候谈判结果。果不其然,被人寄予厚望的哥本哈根谈判从一开始就是场彻头彻尾的“闹剧”。
目录
序
气候变化研究文献
本书图表
第一章 从科学到政治——气候变化的安全
第一节从科学到政治
第二节从政治到安全
第三节气候变化的政治格局
一、气候治理进程中的“权力”
二、气候治理进程中的“结构性权力”
第二章 从安全到政策——气候变化的博弈
第一节当前谈判新态势
一、“共同但又区别的责任”原则斗争激烈
二、新兴发展中大国气候博弈中地位日益关键
三、欧美之外发达国家新动向
第二节欧美政策比较和原因探讨
一、欧盟气候政策
二、美国气候政策
……
第三章 国际和国内的双层博弈——欧美石油公司的比较
第四章 低碳发展和城市责任——气候变化的创新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资料
-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 2021 杜祥琬,王金南主编 2021年版
-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2019 吴普特,史高领编 2021年版
- 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刘建明,张强,李晓东编 2021年版
- 新媒体生态文明教育论 王甲旬著 2022年版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路径与实践 张修玉,施晨逸,刘煜杰编 2022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0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2021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 2022年版
- 生态文明蓝皮书 四川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报告 2020 罗彬 2021年版
- 环境治理社会化的法治进路研究 李丹著 2020年版
-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研究 张文博著 202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