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

DB44/T 2607.3-2025 滨海蓝碳碳汇能力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 第3部分:海草床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1029.01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T 2607.3-2025《滨海蓝碳碳汇调查与核算技术指南 第3部分:海草床》系统规定了广东省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调查与核算的技术要求,主要内容如下: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广东省行政区域内海草床生态系统的碳汇调查与核算,涵盖植被和土壤碳库的野外调查方法、碳储量及碳汇量核算方法。


​二、术语与定义​

  • ​海草​​:完全生活于海水或河口水域的单子叶被子植物,分属鳗草科、丝粉草科等四科。
  • ​海草床​​:面积≥100m²的海草群落。
  • ​碳库​​:包括植被(地上/地下活生物量、凋落物、附生物)和土壤有机质。
  • ​碳储量​​:蓝碳生态系统中有机碳总量,分植被与土壤碳库。

​三、调查方法​

​1. 野外调查方案​

  • ​面积确定​​:结合遥感、声呐技术及实地验证,绘制海草分布图。
  • ​样方设置​​:
    • 面积>500公顷:4个断面,每断面≥3样方;
    • 面积≤20公顷:1个断面,随机或栅格法布设样方。
  • ​测定频率​​:无干扰时10-20年/次;遇风暴等干扰事件时增加频率。

​2. 植被碳汇调查​

  • ​工具​​:50cm×50cm样方、柱状采样器、滤网、元素分析仪等。
  • ​采样步骤​​:
    • 分地上/地下活体生物量,剔除附生植物;
    • 凋落物收集后烘干至恒重。
  • ​碳含量测定​​:
    • 活体生物量碳转换系数0.34;
    • 附生植物需区分有机/无机碳(酸化或元素分析)。

​3. 土壤碳汇调查​

  • ​工具​​:俄罗斯泥炭采样器、注射器分层取样。
  • ​采样深度​​:标准1米,分层为0-15cm、15-30cm等。
  • ​实验室分析​​:
    • ​容重​​:干重/体积计算;
    • ​有机碳​​:元素分析或灼烧法,附录D提供广东省经验公式(如%有机碳=0.1219×%LOI+0.0868)。

​四、碳储量核算​

​1. 植被碳储量​

  • 公式:C_{/text{活海草}} = (B_{/text{海草}} /times 0.34) / A_{/text{样方}}
  • 步骤:样方数据平均→转换为Mg C/ha→区域汇总±标准差。

​2. 土壤碳储量​

  • 分层计算碳密度(/rho = DBD /times /%C_{/text{org}}),整合土柱数据后区域汇总。
  • 总碳储量:植被+土壤碳储量之和。

​五、碳汇核算方法​

​1. 植被碳汇​

  • ​差值法​​:C_{/text{植被}} = /sum (C_{i/_tn} /times A_{i/_tn} - C_{i/_t0} /times A_{i/_t0}) / /Delta t
  • ​初级生产力法​​:扎孔标记法测生产力,小型海草可忽略。

​2. 土壤碳汇​

  • ​差值法​​:长期监测土壤碳储量变化;
  • ​沉积速率法​​:C_{/text{土壤}} = DBD /times S /times R /times A,R通过²¹⁰Pb/¹³⁷Cs同位素或标志层法测定。

​3. 总碳汇​

  • 植被与土壤碳汇之和,区域结果以“平均值±总标准差”表示。

​六、附录关键信息​

  • ​附录A-F​​:提供数据记录表、经验公式(如有机物-有机碳转换)、广东省海草物种及分布(如湛江流沙湾852.6ha以卵叶喜盐草为主)、采样操作规范等。

​七、实施要点​

  • ​区域适应性​​:结合广东省小型海草特性(如卵叶喜盐草)调整方法;
  • ​质量控制​​:样方代表性、无机碳处理、实验室分析标准化;
  • ​数据记录​​:需完整记录样方位置、生物量、土壤分层数据等。

该标准为广东省海草床碳汇提供了系统的技术框架,强调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助力蓝碳资源的精准管理与生态保护。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