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曾斌等著 2019年版
资料介绍
喜马拉雅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
作者:曾斌等著
出版时间: 2019年版
内容简介
《喜马拉雅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依托“4·25”地震西藏灾区日喀则市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项目,围绕高原峡谷地区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研究主题,基于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总结了喜马拉雅山区孕灾地质环境背景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梳理了高原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风险野外调查的工作内容及方法,并以两处重点城镇为例展示了不同地貌单元区不同灾种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方法。《喜马拉雅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内容共分为6章。第一章对国内外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历史与过程。第二章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技术流程、基础数据的基本要求及形式、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介绍了喜马拉雅山区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以及宽缓峡谷区与深切峡谷区两类不同地貌单元区内崩滑流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第四章从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及流程、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基本要求与内容方法、承灾体野外调查基本要求与方法、调查成果数据库构建等4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相关调查工作的目标、内容、流程及方法。第五章以喜马拉雅山宽缓峡谷区日喀则市协格尔镇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典型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地质背景条件、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及成灾机理,在此基础上展示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过程,并给出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风险管理方案。第六章以喜马拉雅山深切峡谷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典型崩塌、滑坡、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地质背景条件、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及成灾机理,在此基础上展示了上述3类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过程,并给出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风险管理方案。《喜马拉雅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可作为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以及具有一定地质学知识背景的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环境地质学”等专业课程的配套教学用书,也可以供从事地质灾害相关研究及管理的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现状
第一节 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一、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二、泥石流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第二节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现状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发展过程
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发展过程
三、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现状
第三节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节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基础数据
一、地形数据与预处理
二、地质数据
三、地震数据
四、气象数据
五、地质灾害数据
六、遥感影像数据
七、承灾体数据
第三节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
二、信息量法
三、证据权法
四、事件树模型法
五、其他方法
第四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
一、崩塌及滑坡危险性评价
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第五节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
一、滑坡易损性
二、崩塌易损性
三、泥石流易损性
第六节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
一、日常管理阶段
二、应急处理阶段
三、灾后重建阶段
第三章 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环境背景及地质灾害特征
第一节 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形地貌
二、气象水文
三、地质概况
第二节 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一、宽缓峡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二、深切峡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第四章 喜马拉雅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第一节 遥感解译
一、遥感解译目的
二、遥感解译方法
三、遥感解译标志
第二节 地质灾害及承灾体野外调查
……
作者:曾斌等著
出版时间: 2019年版
内容简介
《喜马拉雅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依托“4·25”地震西藏灾区日喀则市地质灾害防治科技支撑项目,围绕高原峡谷地区地质灾害的风险评估与风险管理研究主题,基于风险评估与管理的相关基本理论,总结了喜马拉雅山区孕灾地质环境背景及地质灾害发育特征,梳理了高原峡谷地区地质灾害风险野外调查的工作内容及方法,并以两处重点城镇为例展示了不同地貌单元区不同灾种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方法。《喜马拉雅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内容共分为6章。第一章对国内外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及风险管理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目的是帮助读者了解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历史与过程。第二章对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相关的基本概念、技术流程、基础数据的基本要求及形式、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的基本方法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介绍了喜马拉雅山区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以及宽缓峡谷区与深切峡谷区两类不同地貌单元区内崩滑流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第四章从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及流程、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基本要求与内容方法、承灾体野外调查基本要求与方法、调查成果数据库构建等4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相关调查工作的目标、内容、流程及方法。第五章以喜马拉雅山宽缓峡谷区日喀则市协格尔镇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典型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地质背景条件、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及成灾机理,在此基础上展示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过程,并给出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风险管理方案。第六章以喜马拉雅山深切峡谷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为例,分析了该地区典型崩塌、滑坡、冰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的发育地质背景条件、时空分布特征、形成条件及成灾机理,在此基础上展示了上述3类地质灾害的易发性、危险性、易损性评价过程,并给出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风险管理方案。《喜马拉雅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可作为地质工程、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以及具有一定地质学知识背景的相关专业研究生学习“环境地质学”等专业课程的配套教学用书,也可以供从事地质灾害相关研究及管理的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现状
第一节 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一、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二、泥石流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第二节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现状
一、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发展过程
二、地质灾害风险管理发展过程
三、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研究现状
第三节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二章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节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与管理基本概念
第二节 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基础数据
一、地形数据与预处理
二、地质数据
三、地震数据
四、气象数据
五、地质灾害数据
六、遥感影像数据
七、承灾体数据
第三节 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方法
一、层次分析法
二、信息量法
三、证据权法
四、事件树模型法
五、其他方法
第四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
一、崩塌及滑坡危险性评价
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第五节 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价方法
一、滑坡易损性
二、崩塌易损性
三、泥石流易损性
第六节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管理
一、日常管理阶段
二、应急处理阶段
三、灾后重建阶段
第三章 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环境背景及地质灾害特征
第一节 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环境背景
一、地形地貌
二、气象水文
三、地质概况
第二节 喜马拉雅山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一、宽缓峡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二、深切峡谷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第四章 喜马拉雅山区重点城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
第一节 遥感解译
一、遥感解译目的
二、遥感解译方法
三、遥感解译标志
第二节 地质灾害及承灾体野外调查
……
相关资料
- 清江 地质 印象 长阳清江国家地质公园 李江风等编著 2018年版
- 海(咸)水入侵胁迫下典型环境地质问题研究 以莱州湾南岸为例 王集宁,蒙永辉等著 2019年版
- 海螺岛 少年地质学家 刘兴诗著 2016年版
- 海州露天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理论与技术 陈殿强,张维正,郝喆,侯永莉,周志广编著 2016年版
- 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志 浙江省第三地质大队编纂委员会编 2013年版
- 活动断裂研究 理论与应用 5 《活动断裂研究》编委会,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编 1996年版
- 法学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基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才惠莲主编 2016年版
- 河南崤山地区基础地质 常云真 主编 2019年版
- 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 殷跃平,张永双等著 2013年版
- 汶川地震地质与滑坡灾害概论 殷跃平,潘桂棠,刘宇平等著 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