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证《考工记》:新注、新译及其设计学意义
资料介绍
              图证《考工记》:新注、新译及其设计学意义
作 者: 刘道广 等著
出版时间:2012
内容简介
《考工记》规范了后世中国手工生产方式下的设计、制作工艺,《考工记》之后,再也没有产生过同样的设计制作专著,因而受到设计界的关注,以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联合国6种文字的出版物。但我们也要看到,《考工记》毕竟是手工业技术时代的设计专著,它的问世,终结了中国数千年手工业技术时代的设计思维,使中国传统设计长期稳定自守,难以在没计、技术上有新的思维突破。这使我们联想到英国16世纪的佛朗西斯·培根,他著《新工具论》就是对过去手工业技术时代整体思维方式的总结,特别提出了有别于过去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其中包括了成体系的实验调查模式,使以往的设计、技术成为“科学”:所谓“科学”,就是设立一套体系,任何一个正常智力的人通过这套体系的学习,都可以进入高深一层的思考和研究。它不同于“经验性”的学习,手工业技术时代的经验,就其高层次经验丽言,并非一般人可掌握,《考工记》中屡言的“国工”,也是少数,这也是高超的手工艺技术的传承往往在历史上中断、失传的缘由。今天,我们同样需要一部自己的《新工具论》,这一部《新工具沦》需要对《考工记》所代表的手工业技术时代的设计经验提出总结,不是全盘赞颂,而是客观评析其优缺得失,特别是在如何引入现代设计的思维模式上加以引申过渡,使中国现代设计在传统的设计历史基础上有更扎实的拓展,就是《考工记》对今天设计学的最大意义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考工记》的设计学意义
第一节 手工业时代设计艺术的总结
第二节 现代设计的历史之鉴
第二章 《考工记》的研究特色
第一节 从经学到现代学术的转变
第二节 三点质疑
第三章 新注和新译
第一节 全文新注
第二节 全文通译
后记
	  作 者: 刘道广 等著
出版时间:2012
内容简介
《考工记》规范了后世中国手工生产方式下的设计、制作工艺,《考工记》之后,再也没有产生过同样的设计制作专著,因而受到设计界的关注,以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列入联合国6种文字的出版物。但我们也要看到,《考工记》毕竟是手工业技术时代的设计专著,它的问世,终结了中国数千年手工业技术时代的设计思维,使中国传统设计长期稳定自守,难以在没计、技术上有新的思维突破。这使我们联想到英国16世纪的佛朗西斯·培根,他著《新工具论》就是对过去手工业技术时代整体思维方式的总结,特别提出了有别于过去的、全新的思维方式,其中包括了成体系的实验调查模式,使以往的设计、技术成为“科学”:所谓“科学”,就是设立一套体系,任何一个正常智力的人通过这套体系的学习,都可以进入高深一层的思考和研究。它不同于“经验性”的学习,手工业技术时代的经验,就其高层次经验丽言,并非一般人可掌握,《考工记》中屡言的“国工”,也是少数,这也是高超的手工艺技术的传承往往在历史上中断、失传的缘由。今天,我们同样需要一部自己的《新工具论》,这一部《新工具沦》需要对《考工记》所代表的手工业技术时代的设计经验提出总结,不是全盘赞颂,而是客观评析其优缺得失,特别是在如何引入现代设计的思维模式上加以引申过渡,使中国现代设计在传统的设计历史基础上有更扎实的拓展,就是《考工记》对今天设计学的最大意义了。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考工记》的设计学意义
第一节 手工业时代设计艺术的总结
第二节 现代设计的历史之鉴
第二章 《考工记》的研究特色
第一节 从经学到现代学术的转变
第二节 三点质疑
第三章 新注和新译
第一节 全文新注
第二节 全文通译
后记
相关资料
-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 顺治-嘉庆朝 1644-1820 农业编 第1分册 陈振汉等编 1989年版
 -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 顺治-嘉庆朝 1644-1820 农业编 第2分册 陈振汉等编 1989年版
 -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 顺治-嘉庆朝 1644-1820 农业编 第3分册 上 陈振汉等编 1989年版
 -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 顺治-嘉庆朝 农业编 第3分册 上 陈振汉,熊正文;李谌,殷汉章 1989年版
 - 顺治——嘉庆朝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 农业编 1 陈振汉,熊正文,萧国亮编 2012年版
 - 顺治——嘉庆朝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 农业编 2 陈振汉,熊正文,萧国亮编 2012年版
 - 顺治——嘉庆朝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 农业编 3 陈振汉,熊正文,萧国亮编 2012年版
 - 顺治——嘉庆朝 清实录经济史资料 农业编 4 陈振汉,熊正文,萧国亮编 2012年版
 - 阴谋世界 [小丁 著] 2012年版
 - 中国 公元2009 现代中国首部民间编年史 [席宏斌,亦庄 著] 2011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