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冻融蠕变特性及损伤破裂机理研究
资料介绍
混凝土冻融蠕变特性及损伤破裂机理研究
出版时间: 2018年
内容简介
《混凝土冻融蠕变特性及损伤破裂机理研究》以粉煤灰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KDS-60快速冻融试验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蠕变试验系统等现代测试技术,综合应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等方法与手段,对冻融作用后粉煤灰混凝土的一般力学特性、蠕变特性、宏观破裂特征、微细观孔结构及断口特征、理论流变力学模型、冻融蠕变损伤破裂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研究成果为解决冻融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混凝土冻融蠕变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1 混凝土冻融特性试验方法
2.2 混凝土压缩蠕变特性测试技术
2.3 快速冻融一电液伺服蠕变测试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混凝土蠕变特性及破坏特征的冻融效应
3.1 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3.2 混凝土应变时程曲线的冻融效应
3.3 混凝土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冻融效应
3.4 混凝土蠕变参数的冻融效应
3.5 混凝土蠕变破坏特征的冻融效应
3.6 本章小结
4 粉煤灰混凝土蠕变特性及破坏特征的冻融效应
4.1 粉煤灰混凝土基本力学特性
4.2 粉煤灰混凝土的蠕变特性
4.3 粉煤灰混凝土蠕变特性的冻融效应
4.4 粉煤灰混凝土蠕变破坏特征的冻融效应
4.5 本章小结
5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损伤破裂微细观机制
5.1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后蠕变破裂细观特征
5.2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破坏后孔结构特征
5.3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破坏后断口微细观形貌特征
5.4 本章小结
6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损伤模型
6.1 粉煤灰混凝土未冻融时蠕变模型及参数确定
6.2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模型及参数确定
6.3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损伤模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出版时间: 2018年
内容简介
《混凝土冻融蠕变特性及损伤破裂机理研究》以粉煤灰混凝土为研究对象,借助于KDS-60快速冻融试验机、微机控制电液伺服蠕变试验系统等现代测试技术,综合应用理论分析、试验研究等方法与手段,对冻融作用后粉煤灰混凝土的一般力学特性、蠕变特性、宏观破裂特征、微细观孔结构及断口特征、理论流变力学模型、冻融蠕变损伤破裂机理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其研究成果为解决冻融环境下混凝土耐久性问题奠定了基础。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主要创新点
2 混凝土冻融蠕变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1 混凝土冻融特性试验方法
2.2 混凝土压缩蠕变特性测试技术
2.3 快速冻融一电液伺服蠕变测试系统
2.4 本章小结
3 混凝土蠕变特性及破坏特征的冻融效应
3.1 试样制备及试验方法
3.2 混凝土应变时程曲线的冻融效应
3.3 混凝土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冻融效应
3.4 混凝土蠕变参数的冻融效应
3.5 混凝土蠕变破坏特征的冻融效应
3.6 本章小结
4 粉煤灰混凝土蠕变特性及破坏特征的冻融效应
4.1 粉煤灰混凝土基本力学特性
4.2 粉煤灰混凝土的蠕变特性
4.3 粉煤灰混凝土蠕变特性的冻融效应
4.4 粉煤灰混凝土蠕变破坏特征的冻融效应
4.5 本章小结
5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损伤破裂微细观机制
5.1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后蠕变破裂细观特征
5.2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破坏后孔结构特征
5.3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破坏后断口微细观形貌特征
5.4 本章小结
6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损伤模型
6.1 粉煤灰混凝土未冻融时蠕变模型及参数确定
6.2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模型及参数确定
6.3 粉煤灰混凝土冻融蠕变损伤模型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
- 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系列丛书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细则 2019年 吴松勤,高新京 主编
- 工程机械手册 环卫与环保机械 2018年版
- 建筑装饰施工手册 2019年版 裴会芳,王文雅著
- 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与应用技术 杨正宏主编 高峰副主编 2019年版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 工程监理 张玉波主编 2019年版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 构件制作 高中主编 张健,许德民副主编 张长飞参编 2019年版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 钢筋加工 黄营主编 2019年版
-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应用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 2018年版
- 钢结构与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万李责任编辑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 2019年版
- 高海拔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严晗编著 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