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标准 > 船舶行业标准

T/CANSI 174-2024 造修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1008.13 KB
  • 标准类型:行业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ICS 13.100
CCS U 09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T/CANSI 174—2024 造修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
Basic requirement for work safety standardization of shipyards
2024-11-18 发布2024-12-1 实施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6
4 一般要求............................................................................ 6
4.1 原则............................................................................ 6
4.2 建立和保持...................................................................... 6
4.3 自评和评审...................................................................... 6
4.4 评审基本条件.................................................................... 6
4.5 考评等级........................................................................ 7
4.6 标准化得分...................................................................... 7
5 详细要求............................................................................ 8
5.1 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目标............................................................ 8
5.2 组织机构和人员.................................................................. 9
5.3 安全生产投入................................................................... 10
5.4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11
5.5 教育培训....................................................................... 24
5.6 设备设施管理................................................................... 26
5.7 作业安全....................................................................... 31
5.8 安全风险管理................................................................... 37
5.9 隐患排查治理................................................................... 37
5.10 危险源控制与重大危险源申报.................................................... 38
5.11 职业健康...................................................................... 39
5.12 应急管理...................................................................... 41
5.13 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42
5.14 自评和绩效评定................................................................ 43
附录A(规范性) 评审项目、评审要素分值表.............................................45
参考文献............................................................................................................................................................ 52
T/CANSI 174—2024
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标准化分会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中船澄
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康元、王靖瑶、杨永刚、俞栋飚、卢剑平、李勇、匡文琪、朱严、张永涛、李
倩倩、老轶佳、李巧平、毛紫浩。
T/CANSI 174—2024
1
造修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中型1)及以上船舶造修企业(简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审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和目标、组织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投入、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教育培训、设备设施管理、作业安全、
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危险源控制与重大危险源申报、职业健康、应急管理、事故报告调查和
处理、自评和绩效评定等方面的评审项目和评审标准。
本文件适用于企业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自评和评审工作。
本文件所指船舶包括各类排水或非排水、机动或非机动的钢质、铝质的船、艇、潜水器和海洋工程
结构物。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 2550 气体焊接设备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橡胶软管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3608—2008 高处作业分级
GB/T 3883(相关部分) 手持式、可移式电动工具和园林工具的安全
GB 4053(所有部分)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
GB 4674 磨削机械安全规程
GB 5144 塔式起重机安全规程
GB 576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
GB/T 5972 起重机钢丝绳保养、维护、检验和报废
GB/T 6067.1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1部分:总则
GB/T 6067.5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第5部分:桥式和门式起重机
GB/T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 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
GB 7231 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
GB 7691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
GB/T 8118 电弧焊机通用技术条件
GB 8176 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
GB/T 9465 高空作业车
1)见2017年1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国统字[2017]213号《关于印发<统计上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分办法(2017)>的通知》。
T/CANSI 174—2024
2
GB 10055 施工升降机安全规程
GB/T 10892 固定的空气压缩机安全规则和操作规程
GB 12557 木工机床安全技术规范
GB/T 13164 埋弧焊机
GB 13495.1 消防安全标志第1部分:标志
GB 13690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
GB 13887 冷冲压安全规程
GB 13960.5 可移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二部分:台式砂轮机的专用要求
GB/T 14058 γ射线探伤机
GB 1444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GB/T 15499 事故伤害损失工作日标准
GB 15579(相关部分) 弧焊设备
GB 15603 化学危险品仓库储存通则
GB 15760 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
GB 16454 金属锯床安全防护技术条件
GB/T 17495 港口门座起重机
GB 17957 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安全要求
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T 19155 高处作业吊篮
GB/T 19411 除湿机
GB/T 20118 钢丝绳通用技术条件
GB/T 20801(相关部分) 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
GB 22207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安全要求
GB 22448 500 kV以下工业X射线探伤机防护规则
GB/T 25860 蒸发式冷气机
GB/T 26837 无损检测仪器固定式和移动式工业X射线探伤机
GB/T 27548 移动升降工作平台安全规则、检查、维护和操作
GB 27607 机械压力机安全技术要求
GB 27608 联合冲剪机安全要求
GB/T 27997 造船门式起重机
GB 28240 剪板机安全技术要求
GB 28241 液压机安全技术要求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30458 卷板机安全技术要求
GB/T 31052.2 起重机械检查与维护规程第2部分:流动式起重机
GB/T 33487 船舶与海上技术船舶下水用气囊
GB/T 33588(相关部分) 雷电防护系统部件
GB/T 34198 起重机用钢丝绳
GB/T 34380 数控激光切割机
GB/T 34525 气瓶搬运、装卸、储存和使用安全规定
GB 36220 运油车辆和加油车辆安全技术条件
T/CANSI 174—2024
3
GB/T 39389 气体焊接、切割和类似作业用复合塑料软管
GB/T 39480 钢丝绳吊索使用和维护
GB 39800.1 个体防护装备配备规范第1部分:总则
GB/T 41888 船舶和海上技术船舶气囊下水工艺
GB 44170 船舶制造防汛防台安全管理要求
GB 44171 船舶制造重大件吊装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GB 44172 船舶制造明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GB 5001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29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
GB 50030 氧气站设计规范
GB 5003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41 锅炉房设计规范
GB 5005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3 20 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
GB 50054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9 35 kV~110 kV变电站设计规范
GB 50060 3 kV~110 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
GB/T 500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5014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56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T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251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
GB 50265 泵站设计规范
GB 50582 室外作业场地照明设计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相关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89(相关部分)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 192(相关部分)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205 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GBZ/T 225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GBZ 235 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 331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工作规范
AQ 3009 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
AQ/T 3010 加油站作业安全规范
AQ 3035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通用技术规范
AQ 3047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
AQ/T 4233 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
T/CANSI 174—2024
4
AQ/T 900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
AQ/T 9007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基本规范
AQ/T 9009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
CB 3381 船舶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CB 3660 船厂起重作业安全要求
CB 3785 船舶修造企业高处作业安全规程
CB 3786 船厂电气作业安全要求
CB 3787 船厂厂内运输作业安全规程
CB/T 3969 金属焊割用燃气入舱作业安全规定
CB 4203 船厂安全标志使用要求
CB 4204 船用脚手架安全要求
CB 4271 船舶修造企业危险化学品作业安全规程
CB 4286 高空作业车安全技术要求
CB 4287 船厂大型平板车及大型物件运输安全技术要求
CB 4288 船厂起重设备安全技术要求
CB 4293 船舶进出坞作业安全规程
CB 4294 船舶试航安全管理规定
CB 4295 船舶下水作业安全规程
CB 4296 船台、船坞、浮船坞、码头、港池安全管理规定
CB/T 4297 船舶行业企业放射性检验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CB/T 4446 船舶造修安全术语
CB/T 4486 船舶进出浮船坞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CB/T 4487 船舶及海洋结构物移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CB/T 4488 船舶生产钢质托架安全要求
CB/T 4497 船舶行业变配电站、压缩空气站、气体供应间、锅炉房、泵站、油库及加油站、加油
车、材料堆场、物资仓库安全要求
CB/T 4498 船舶行业危险作业许可审批管理要求
CB/T 4499 船舶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管理要求
CB/T 4500 船舶行业企业班组安全管理要求
CB/T 4501 船舶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CB/T 4502 船舶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责任制管理要求
CB/T 4503 船舶行业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管理要求
CB/T 4510 船舶行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培训管理要求
CB/T 4511 船舶行业企业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
CB/T 4514 船舶行业企业隐患排查管理规定
CB/T 4515 船舶行业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检测和评价管理规定
CB/T 4519 船舶行业企业电动工具和气动工具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20 船舶行业企业职业健康档案管理规定
CB/T 4521 船舶行业企业工业管道和气体橡胶软管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24 船舶行业企业作业现场消防器材配备要求
CB/T 4525 船舶行业企业危险源辨识与管理要求
CB/T 4526 船舶行业企业工作场所照明管理规定
T/CANSI 174—2024
5
CB/T 4527 船舶行业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28 船舶行业企业应急管理要求
CB/T 4537 船舶行业企业隐患治理管理规定
CB/T 4538 船舶行业企业安全生产变更管理要求
CB/T 4539 船舶行业企业钢材预处理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40 船舶建造LNG气体加注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41 船舶行业企业下料车间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42 船舶行业企业投油/串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43 船舶行业企业安全标志设置要求
CB/T 4544 船舶行业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要求
CB/T 4545 船舶行业企业设备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46 船舶建造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安全风险分级标示
CB/T 4547 船舶行业企业浮吊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48 船舶行业企业相关方安全管理要求
CB/T 4549 船舶行业企业加油/驳油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50 船舶行业企业安全设备设施管理要求
CB/T 4551 船用高空作业吊篮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52 船舶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文件编制和管理规定
CB/T 4553 船舶建造企业舱室封舱及密性试验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54 船舶行业企业舱室通风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CB/T 4555 船舶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管理要求
CB/T 4556 船舶制造接岸电安全要求
CB/T 4557 船舶行业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CB/T 8522 舾装码头设计规范
DL/T 969 变电站运行导则
JB/T 2391 500 kg~10 000 kg乘驾式平衡重式叉车
JB/T 3244 蓄电池前移式叉车
JB/T 3695 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
JB/T 5317 环链电动葫芦
JB/T 5663 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
JB/T 7108 碳弧气刨机
JB/T 7334 手拉葫芦
JB/T 7335 环链手扳葫芦
JB/T 7438 热切割设备空气等离子弧切割机
JB/T 7947 气焊设备焊接、切割及相关工艺用炬
JB/T 8521 编织吊索安全性
JB 8523 防爆通风机技术条件
JB 8799 砂轮机安全防护技术条件
JB 9009 钢丝绳电动葫芦安全规程
JB 9010 手拉葫芦安全规则
JB 10144 抛(喷)丸设备安全要求
JB/T 10222 防爆电动葫芦
JB/T 10562 一般用途轴流通风机技术条件
T/CANSI 174—2024
6
JB/T 10563 一般用途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
JB/T 11037 10000kg~45000kg内燃平衡重式叉车技术条件
JB/T 12983 钢丝绳手扳葫芦
JGJ 46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66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WS/T 751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政部应急部财资〔2022〕136号
3 术语和定义
CB/T 4446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一般要求
4.1 原则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落实企业主体责
任。以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职业病危害防治为基础,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建立安全生
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全员参与,全面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不断提升安全生
产绩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
4.2 建立和保持
4.2.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应采用“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模式,依据本文
件的规定,结合自身特点,建立并保持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系统,通过自我检查、自我纠正和自我完善,
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持续提升安全生产绩效。
4.2.2 企业应按企业、部门/车间、工段/班组自上而下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
设工作,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要求逐层、逐级落实,实现岗位达标。
4.3 自评和评审
4.3.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采用企业自评和评审单位评审的方式进行评估。
4.3.2 企业应按本文件的要求,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情况进行自评,自评组成员应由经有资
质机构培训并取得自评员资格的人员担任。企业应每年进行一次自评。
4.3.3 企业自评后申请由评审单位进行评审。
4.3.4 评审单位的评审专家应由经有资质机构培训合格并取得评审专家资格的人员担任。
4.4 评审基本条件
4.4.1 申请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定级的企业应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并取得法人营业执照;
2) 营业执照经营项目中应有船舶建造和(或)船舶修理;
3) 持续开展船舶建造和(或)船舶修理生产经营活动一年及以上;
4) 依法生产,在考核年度内安全绩效符合表1 规定的要求。
4.4.2 基本条件中任意一项不符合,评审单位不予评审。
T/CANSI 174—2024
7
4.5 考评等级
4.5.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一级为最高。
4.5.2 评审要素总分3000 分。评审项目、评审要素分值见附录A。
4.5.3 具体评审细则由本文件主编单位另行制定。
4.5.4 考评等级应同时满足标准化得分、需评审项分数占评审项目总分比例和安全绩效要求,按实际
评审的最低等级来确定标准化考评等级,考评等级相应的标准化得分、需评审项比例和安全绩效见表1。
表1 船舶制造企业考评等级应达到的标准化得分、需评审项比例和安全绩效
考评
等级
标准化
得分
需评审项分数占评
审项目总分比例
安全绩效
一级≥90 ≥80%
1) 申请评审之日前一年内,未发生生产安全死亡责任事故;
2) 取得一级达标资质的三年有效期内,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死亡人员不超过
一人
二级≥80 ≥75%
1) 申请评审之日前一年内,生产安全责任事故死亡人员不超过一人;
2) 取得达标资质的三年有效期内生产安全责任事故累计死亡人员不超过二

三级≥70 ≥70%
申请评审之日前一年内和取得达标资质的三年有效期内,生产安全责任事故
累计死亡人员不超过二人
4.6 标准化得分
4.6.1 标准化得分(A)按公式(1)计算:
A=B-C.................................................................................... (1)
式中:
A——标准化得分;
B——现场评审得分;
C——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考评平均分折算标准化得分扣分。
4.6.2 现场评审得分(B)按公式(2)计算:
100
D
D  





 
E
B= E F ........................................................................(2)
式中:
B——现场评审得分;
D——评审要素总分,3000;
E——缺项分;
F——扣分。
4.6.3 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考试平均分折算标准化得分扣分(C),按表2 折算的扣分计入安全生产标
准化得分。
T/CANSI 174—2024
8
表2 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考试平均分折算标准得分扣分(C)表
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考试平均分标准化得分扣分(C)
≥90 0
≥85~<90 0.25
≥80~<85 0.50
≥75~<80 0.75
≥70~<75 1.00
≥65~<70 1.25
≥60~<65 1.50
<60 2.50
4.6.3.1 安全生产标准化知识考试人员包括:
1) 企业主管或分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2) 部门领导;
3) 专职和兼职安全员;
4) 生产和保障部门的班组长、员工。
4.6.3.2 参加考试的总人数(含相关方)按以下比例确定:
1) 1000 人及以下:30 人;
2) 1000 人~2000 人:30 人~50 人;
3) 2000 人~4000 人:50 人~70 人;
4) 4000 人~7000 人:70 人~100 人;
5) 7000 人~10000 人:100 人~130 人;
6) 10000 人及以上:150 人。
5 详细要求
5.1 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目标
5.1.1 责任制和目标
5.1.1.1 企业应按CB/T 4502 的相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责任制及目标管理制度。主要内
容包括:管理职责、责任范围与事项、目标指标的制定和分解、责任书签订、公示、培训、检查和考核、
评估、调整等。
5.1.1.2 企业应制定文件化的年度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目标和指标。
5.1.1.3 企业应将年度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目标和指标结合具体部门和岗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实际情
况,分解为企业领导层、所属基层单位或部门/车间、作业区/工段、班组的年度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目
标和指标。
5.1.1.4 企业应签订企业领导层、所属基层单位或部门/车间、作业区/工段、班组、从业人员的各级
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责任书。
5.1.1.5 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并履行下列主要责任和义务:
1) 建立、健全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责任制;
T/CANSI 174—2024
9
2) 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简
称管理制度)、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岗位/
工程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等];
3)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计划;
4) 保证本单位必要的安全生产投入,并有效实施;
5) 组织建设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
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6) 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和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简称应急预案);
7) 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和职业病危害事故。
5.1.1.6 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知悉职责范围内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责任书中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
作职责。
5.1.2 检查和考核
5.1.2.1 企业应每半年对企业领导层、所属基层单位或部门/车间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职责、目标和
指标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并形成记录。
5.1.2.2 企业应每年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责任制和目标、指标进行适宜性评估,结合实际情况及时
进行调整,并形成记录。
5.2 组织机构和人员
5.2.1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5.2.1.1 企业应按CB/T 4503 的相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
括:管理职责、组织机构、人员资质和配备、管理事项等。
5.2.1.2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以文件形
式发布,其职责如下:
1) 确定企业及所属基层单位或部门/车间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职责、目标和指标;
2) 审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要求和计划;
3) 审查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报告;
4) 进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绩效评定;
5) 协调、解决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方面的问题;
6) 审查安全生产绩效评定报告,对其中责任制履行、风险管控、隐患排查和治理、考评和考核等
方面存在的问题,确定纠正、预防措施;
7) 其他与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相关的事项。
5.2.1.3 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每季度应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并形成会议记录或纪
要。
5.2.1.4 企业应按有关规定,以文件的形式确定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并明确
职能。
5.2.2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5.2.2.1 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应按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含相关方人员)配备专职安全生
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另
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1) 从业人员50 人及以下的,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T/CANSI 174—2024
10
2) 从业人员50 人以上、300 人及以下的,至少配备二名专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3) 从业人员300 人以上、1000 人及以下的,至少配备三名专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4) 从业人员超过1000 人的,每增加1000 人(含不满1000 人)应增配一名专职安全生产和职业
健康管理人员。
5.2.2.2 企业所属基层生产单位或生产部门/车间应按从业人员数量(含相关方人员)配备专职或兼职
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1) 每100 名从业人员至少配备一名部门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2) 每300 名从业人员至少配备一名部门专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3) 每艘在建船舶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4) 每班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5) 每个生产班组的班组长应为本班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责任人。
5.2.2.3 在企业内部从事生产或服务的相关方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配备
数量应按相关方从业人员数量、生产班次、作业场地确定:
1) 每100 名从业人员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2) 每班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3) 每一作业场地/区域指定一人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
4) 每个生产班组的班组长应为本班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责任人。
5.2.2.4 企业从业人员在厂外进行经营、安装、调试、试验、售后服务等作业时,应配备专职安全生
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法律法规对生产经营单位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另
有规定的,从其规定),或指定专人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1) 从业人员30 人及以下的,指定一人负责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工作;
2) 从业人员30 人以上、50 人及以下的,至少配备一名专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3) 从业人员50 人以上、300 人及以下的,至少配备二名专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4) 从业人员300 人以上、1000 人及以下的,至少配备三名专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5) 从业人员超过1000 人的,每增加1000 人(含不满1000 人)应增配一名专职安全生产和职业
健康管理人员。
5.2.2.5 企业及所属基层单位或部门/车间应在组织机构图中明确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责任机构,
并以文件形式发布专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名录。
5.2.2.6 企业应按有关规定配备注册安全工程师。
5.3 安全生产投入
5.3.1 安全生产费用
5.3.1.1 企业应按《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职责、提取标准、使用项目和要求、年度使用计划编制、台帐建立等。
5.3.1.2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提取安全生产费用,制定安全生产费用年度使用计划。
5.3.1.3 企业应根据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制度使用安全生产费用,并建立台账。安全生产费用应专用于
以下方面:
1) 完善、改造和维护安全防护设备设施支出(不含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要求初期投入的
安全设备设施);
2) 配备、维护、保养应急救援器材、设备支出和应急演练支出;
3) 开展重大危险源和事故隐患评估、监控和整改支出;
4) 安全生产检查、评价(不包括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咨询、标准化建设支出;
T/CANSI 174—2024
11
5) 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
6) 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
7) 安全生产适用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支出;
8) 安全设施及特种设备检测检验支出;
9) 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支出;
10) 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5.3.2 保险
5.3.2.1 企业应按有关规定制定工伤保险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职责、办理程序、缴费比例、
缴纳办理、投保档案、理赔程序等。
5.3.2.2 企业应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缴纳足额工伤保险费用,并建立投保档案。
5.3.2.3 企业应保障伤亡从业人员获取相应的工伤保险赔付,并形成记录。
5.3.2.4 企业宜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并保存投保记录。
5.4 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5.4.1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5.4.1.1 企业应制定识别和获取适用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管理制度。主要内容
包括:管理职责、适用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识别范围、适用清单、文本获取、更新、应用、评估、发
放和回收等。
5.4.1.2 企业所属基层单位或部门/车间应根据职责范围及时识别和获取本部门适用、有效的法律法
规、标准规范文本,跟踪、掌握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制修订情况,并形成清单。
5.4.1.3 企业应每年发布适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
5.4.1.4 企业应编制适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汇编或形成文本电子数据库,并
发放。
5.4.1.5 企业及所属基层单位或部门/车间应将适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及
时转化为相关的管理制度、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应急预案。
5.4.2 管理制度
5.4.2.1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规章制度的管理制度,规范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文件的制修订工作。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职责、编制程序和要求、审
批发布、发放和回收、评审和修订、评估、等。
5.4.2.2 企业应建立、健全体系化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包括:
1) 责任制和目标管理(5.1.1.1),应符合CB/T 4502 的相关规定;
2) 机构管理(5.2.1.1),应符合CB/T 4503 的相关规定;
3) 费用管理(5.3.1.1);
4) 工伤保险管理(5.3.2.1);
5) 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管理(5.4.1.1);
6) 规章制度管理(5.4.2.1),应符合CB/T 4552 的相关规定;
7) 记录管理(5.4.8.1);
8) 教育培训管理(5.5.1.1),应符合CB/T 4510 的相关规定;
9) 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5.6.1.1);
10) 设备设施验收管理(5.6.2.1),应符合CB/T 4527、CB/T 4545 的相关规定;
T/CANSI 174—2024
12
11) 设备设施运行管理(5.6.3.1),应符合CB/T 4527、CB/T 4545、CB/T 4550 的相关规定;
12) 设备设施检维修管理(5.6.4.1),应符合CB/T 4527、CB/T 4545、CB/T 4550 的相关规定;
13) 设备设施拆迁管理(5.6.5.1),应符合CB/T 4527、CB/T 4545 的相关规定;
14) 设备设施报废、拆除管理(5.6.6.1),应符合CB/T 4527、CB/T 4545 的相关规定;
15) 生产场所和设备设施租赁管理(5.6.7.1),应符合CB/T 4527、CB/T 4545 的相关规定;
16) 危险作业许可管理(5.7.2.1),应符合CB/T 4498 的相关规定;
17) 警示标志管理(5.7.4.1);
18) 班组安全管理(5.7.5.1),应符合CB/T 4500 的相关规定;
19) 相关方安全管理(5.7.6.1),应符合CB/T 4548 的相关规定;
20) 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管理(5.8.1.1);
21) 变更管理(5.8.2.1),应符合CB/T 4538 的相关规定;
22) 隐患排查与治理管理(5.9.1.1),应符合CB/T 4537 的相关规定;
23) 危险源管理(5.10.1.1)应符合CB/T 4525 的相关规定;
24) 职业健康管理(5.11.1.1);
25) 事故应急救援管理(5.12.1.1)。应符合CB/T 4528 的相关规定;
26) 事故管理(5.13.1.1),应符合CB/T 4555 的相关规定;
27) 自评和安全绩效评定管理(5.14.1.1),应符合CB/T 4499 的相关规定;
28) 其他相关管理制度。
5.4.3 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5.4.3.1 企业应在对多岗位和多工种协同作业、危险作业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作业安全
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简称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部门职能和岗位/工种职责,作
业许可审批,现场管理,作业组织,作业现场和环境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作业前、作业中、作业结束前
及作业结束后安全要求,应急处置等。
5.4.3.2 企业应根据涉及到的作业,建立、健全体系化的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包括:
1) 拼板作业;
2) 大型构件冷加工作业;
3) 脚手架搭设和拆除作业,应符合CB 4204、JGJ 130、JGJ 166 的相关规定;
4) 有限空间作业,应符合GBZ/T 205、CB/T 3969、CB/T 4544 的相关规定;
5) 放射性检验作业,应符合CB/T 4297 的相关规定;
6) 重大件移位作业,应符合CB 4287 的相关规定;
7) 重大件吊装作业,应符合GB 44171 的相关规定;
8) 模块运输车作业;
9) 联吊作业,应符合GB 44171、CB 3660 的相关规定;
10) 抬吊作业,应符合GB 44171、CB 3660 的相关规定;
11) 浮吊作业,应符合GB 44171、CB 3660、CB/T 4547 的相关规定;
12) 装配支撑作业;
13) 分段搭载/合拢作业;
14) 舾装作业(含船体、机械、电气、甲板、舵系、轴系设备安装和舱室内装作业等);
15) 船舶封舱作业;
16) 船台下水作业,应符合CB 4295 的相关规定;
17) 斜船架下水作业;
T/CANSI 174—2024
13
18) 半潜驳下水作业;
19) 气囊下水作业,应符合GB/T 41888 的相关规定;
20) 坞内移船作业;
21) 出坞作业,应符合CB 4293 的相关规定;
22) 进坞作业,应符合CB 4293 的相关规定;
23) 进出浮船坞作业,应符合CB/T 4486 的相关规定;
24) 移泊作业,应符合CB/T 4487 的相关规定;
25) 上排作业;
26) 通风作业,应符合CB/T 4553 的相关规定;
27) 密性试验作业,应符合CB/T 4553 的相关规定;
28) 投油(燃料)/串油作业,应符合CB/T 4542 的相关规定;
29) 船舶加油(燃料)/驳油作业,应符合CB/T 4549 的相关规定;
30) LNG/新燃料气体加注作业,应符合CB/T 4540 的相关规定;
31) 试车作业;
32) 系泊试验作业;
33) 试航作业,应符合CB 4294 的相关规定;
34) 清理油舱/柜作业;
35) 洗舱作业;
36) 换板作业;
37) 船舶设备修理作业;
38) 现场喷丸/喷砂作业;
39) 现场涂装作业,应符合GB 6514、GB 7691、CB 3381 的相关规定;
40) 明火作业,应符合GB 44172 的相关规定;
41) 临时用电作业,应符合CB 3786、JGJ 46 的相关规定;
42) 接岸电作业,应符合CB/T 4556、CB 3786 的相关规定;
43) 高温作业;
44) 高处作业,应符合CB 3785 的相关规定;
45) 高空作业车作业;
46) 高空作业吊篮作业;
47) 高压水除锈作业;
48) 锅炉点火试验作业;
49) 坞壁作业车作业;
50) 危险化学品作业,应符合CB 4271 的相关规定;
51) 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作业/气体检测作业;
52) 厂内运输作业,应符合CB 3787 的相关规定;
53) 安装、调试作业(主机、轴系、舵叶、螺旋桨、侧推器、锅炉、辅机、甲板机械、舱口盖、锚
泊设备等);
54) 设备/电气维修作业;
55) 其他作业安全管理规定。
5.4.4 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5.4.4.1 企业应在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生产现场实行定置管理,制定各作业场
所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规定(简称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主要内容包括:适用范围、管理职责、
T/CANSI 174—2024
14
警示标志设置、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护、作业场所定置、临时管线架设、人员和车辆通行、附属设备设
施(配电箱、气体分配器、动能源管线、照明、通风、消防等)检查、设备设施点检/巡检记录、交接
班要求及记录(如有)、现场处置方案等。
5.4.4.2 企业应根据涉及到的作业场所,建立、健全体系化的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包括:
1) 钢材堆场, 应符合CB/T 4497 的相关规定;
2) 钢材预处理车间,应符合CB/T 4539 的规定;
3) 下料车间;
4) 冷加工车间;
5) 部件及分段组装车间;
6) 外场平台作业区;
7) 喷丸/砂车间;
8) 涂装车间,应符合GB 14444 的相关规定;
9) 废气处理设备间;
10) 船台,应符合CB 4296 的相关规定;
11) 船坞,应符合CB 4296 的相关规定;
12) 水平船台和移船区及下水设施;
13) 船排/斜船架及滑道;
14) 气囊下水场地;
15) 浮船坞;
16) 码头,应符合CB 4296、CB/T 8522 的相关规定;
17) 趸船、引桥、栈桥;
18) 港池或作业水域,应符合CB 4296 的相关规定;
19) 在建船舶相关舱室作业区(如:机舱作业区、上建舱室作业区、货舱作业区、甲板作业区等);
20) 机加工车间;
21) 理化试验室;
22) 放射性检验室;
23) 放射性检验场地;
24) 变电站/配电站,应符合GB 50060、DL/T 969、CB/T 4497 的相关规定;
25) 压缩空气站, 应符合CB/T 4497 的相关规定;
26) 液化氧气站/汇流排间;
27) 液化二氧化碳气站/汇流排间;
28) 液化燃气站/汇流排间;
29) 乙炔、丙烷、天然气站/汇流排间;
30) 管道燃气站;
31) 锅炉房/热力站,应符合GB 50041、CB/T 4497 的相关规定;
32) 水泵房, 应符合CB/T 4497 的相关规定;
33) 污水处理站;
34) 加油站/加油区,应符合AQ 3010、CB/T 4497 的相关规定;
35) LNG/新燃料加注场地,应符合CB/T 4540 的相关规定;
36) 设备及零部件库房, 应符合CB/T 4497 的相关规定;
37) 易燃、易爆及危险化学品库/临时存放间/临时中转站/危废库/工业垃圾堆场,应符合GB 15603
的相关规定;
T/CANSI 174—2024
15
38) 消防、安保中控室/微型消防站;
39) 环保设备/能源集控中心;
40) 食堂/餐厅;
41) 食品加工间;
42) 办公室/会议室/公共上网室;
43) 计算机房;
44) UPS 电池间;
45) 档案室/资料室;
46) 复印室/晒图室;
47) 厂内道路,应符合CB 3787 的相关规定;
48) 防汛防台设施,应符合GB 44170 的相关规定;
49) 其他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5.4.5 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5.4.5.1 企业应在对设备设施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分类制定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主要内
容包括:适用范围、管理职责、各级保养和大(项)修要求及计划、巡检和日常点检要求等。
5.4.5.2 企业应根据涉及到的设备设施种类,建立、健全体系化的各类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包括:
1) 通用机加设备(数控加工中心、钻床、车床、刨床、铣床、磨床、镗床、锯床、切割机、砂轮
机等);
2) 冷加工设备(校平机、弯板机/三芯辊、折边机、刨边机、倒棱机、冲压机、液压机、型材/
肋骨冷弯机、弯管机、剪板机等);
3) 船厂专用生产设备设施(钢材预处理流水线、钢材数控切割机、组立/平面分段装焊流水线、
喷丸(砂)车间设备、涂装车间设备、智能制造设备等);
4) 船厂专用设备(半潜驳、气囊、高空作业车、高空作业吊篮、救生吊篮、液压顶升机、引船绞
车、船台小车、钢质托架/支撑、自制工艺吊梁、坞墩/船台墩、舵叶/螺旋桨安装设备、高压
水除锈设备等);
5) 起重设备(门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桥式起重机、半门式起重机、旋臂式起重机、塔式起
重机、流动式起重机、手动/电动葫芦、电梯/升降机、起重用钢丝绳/吊装带等);
6) 辅助船舶(浮吊、拖船、趸船等);
7) 焊接和切割设备(交流焊机、氩弧焊机、直流焊机、二氧化碳保护焊机、埋弧焊机、等离子切
割机、焊条烘箱等);
8) 站房设备[压缩空气站设备、锅炉房/热力站设备、变配电站设备、氧气站(汇流排间)设备、
二氧化碳气站(汇流排间)设备、燃气站(液化气站、管道燃气站或汇流排间)设备、乙炔站
设备、水泵房设备、污水处理站设备、加油站(加油区)设备、LNG/新燃料加注场地等];
9) 试验和检验设备(电阻负载器、理化试验设备、放射性检验设备等);
10) 运输设备和机动车(大型液压平板车、模块运输车、内场轨道车、叉车、铲车、电瓶车、货车、
加油车、拖车/平板车、巡逻车等);
11) 信息技术设备(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网络系统及设备、打印及制图设备等);
12) 辅助设备(通风机/风扇、冷风机、除湿机、空压机、移动式配电箱/柜、移动式气体分配器、
移动式喷丸/砂设备、移动式涂装设备、压力容器、气瓶等);
13) 手持工具(焊炬/割炬、气动/电动打磨机、碳弧气刨、烘枪、电钻等);
14) 动能源管线(压缩空气、易燃易爆气体、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管道及分配器,输配电线路及配
电箱/柜,气体橡胶软管等),应符合CB/T 4521 的相关规定;
T/CANSI 174—2024
16
15) 防雷设施;
16) 消防系统及设备,应符合CB/T 4524 的相关规定;
17) 接地系统;
18) 其他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5.4.6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5.4.6.1 企业应在对各独立作业岗位/工种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岗位/工种的安全生产和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简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内容包括:岗位职责,人员资质,劳动防护用品配
备和使用,作业前、作业中、作业结束前及作业结束后安全作业要求,应急处置等。
5.4.6.2 企业应根据涉及到的岗位/工种,建立、健全体系化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包括:
1) 机加工:
——钻床工;
——车床工;
——刨床工;
——铣床工;
——磨床工;
——镗床工;
——锯床工。
2) 装配工:
——放样工;
——数切工;
——手切工;
——剪板工;
——弯板工;
——校平工;
——刨边工;
——冲压工,应符合GB 13887 的相关规定;
——折边工;
——冷弯工;
——船体装配工;
——船舾装配工。
3) 电焊工:
——二氧化碳半自动焊工;
——自动角焊工;
——手焊工;
——埋弧焊工;
——氩弧焊工;
——特种焊工;
——碳刨工。
4) 管系工:
——弯管工;
——校管工;
T/CANSI 174—2024
17
——管件焊工;
——管件加工工;
——管系安装工;
——管系调试工;
——维修管工。
5) 涂装工:
——预处理工;
——预处理设备操作工;
——油漆打磨工;
——喷丸(砂)工;
——高压水除锈工;
——油漆工;
——喷漆工;
——涂装设备监控员。
6) 起重工:
——司索工;
——搬运工;
——看道工;
——起重机司机;
——指挥工。
7) 电工:
——高压电工;
——值班电工;
——维修电工;
——船舶电工。
8) 钳工:
——机加钳工;
——机舱安装钳工;
——机舱调试钳工;
——船装安装钳工;
——船装调试钳工;
——设备维修钳工。
9) 车辆驾驶工:
——铲车司机;
——叉车司机;
——液压平板车司机/模块车控制员;
——电瓶车/牵引车司机;
——货车/加油车司机;
——客车司机;
——巡逻车司机;
——车辆引导工。
10) 站房工:
——气配工;
T/CANSI 174—2024
18
——空压工;
——气站工;
——锅炉工;
——污水处理工;
——集配理料工;
——库管员(危险化学品仓库、设备及零部件库房等);
——加油工。
11) 塑木工:
——木工;
——绝缘工;
——篷索工;
——钣金工;
——阻尼工;
——敷料工;
——泥水工;
——糊布工。
12) 试验/检验员:
——密性试验工;
——探伤工;
——理化检验员;
——质量检验员;
——测爆员。
13) 辅助工种:
——看火员;
——搭架工;
——带缆工;
——泵水工;
——拖船/浮吊水手;
——拖船/浮吊驾驶员;
——拖船/浮吊轮机员;
——拖船/浮吊船长;
——中控员。
14) 其他岗位安全操作规程。
5.4.7 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
5.4.7.1 企业应在对各型设备设施进行安全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主要内
容包括:适用范围,人员资质,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和使用,操作前、操作中、操作结束前及操作结束后
安全操作要求,点检/巡检记录,应急处置等。
5.4.7.2 企业应根据涉及到的设备设施,建立、健全体系化的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包括:
1) 通用机加设备:
——数控加工中心;
——钻床,应符合GB 15760 的相关规定;
T/CANSI 174—2024
19
——车床,应符合GB 15760 的相关规定;
——刨床,应符合GB 15760 的相关规定;
——铣床,应符合GB 15760 的相关规定;
——磨床,应符合GB 4674、GB 15760 的相关规定;
——镗床,应符合GB 15760 的相关规定;
——锯床,应符合GB 15760、GB 16454 的相关规定;
——切割机,应符合GB 15760 的相关规定;
——砂轮机,应符合GB 13960.5、JB 8799 的相关规定。
2) 冷加工设备:
——校平机;
——弯板机/三芯辊,应符合GB 30148 的相关规定;
——折边机;
——刨边机;
——冲压机,应符合GB 27607 的相关规定;
——液压机,应符合GB 28241 的相关规定;
——型材/肋骨冷弯机;
——弯管机;
——剪板机,应符合GB 27608、GB 28240 的相关规定。
3) 船厂专用生产线:
——钢材预处理流水线;
——钢材数控切割机;
——组立装焊流水线;
——喷丸(砂)车间设备,应符合JB 10144 的相关规定;
——涂装车间设备。
4) 船厂专用设备
——半潜驳/升船机/浮箱;
——气囊,应符合GB/T 33487 的相关规定;
——高空作业车,应符合GB/T 9465、CB 4286 的相关规定;
——高空作业吊篮,应符合GB/T 19155、CB/T 4551 的相关规定;
——救生吊篮;
——液压顶升机;
——引船绞车;
——船台小车;
——钢质托架,应符合CB/T 4488 的相关规定;
——舵叶/螺旋桨安装设备;
——高压水除锈设备。
5) 起重设备:
——门式起重机,应符合GB/T 27997、GB/T 6067.1、GB/T 6067.5、CB 4288、JB/T 5663 的
相关规定;
——桥式起重机,应符合GB/T 6067.1、GB/T 6067.5、CB 4288、JB/T 3695 的相关规定;
——门座式起重机,应符合GB/T 6067.1、CB 4288、GB/T 17495 的相关规定;
——半门式起重机,应符合GB/T 6067.1、CB 4288 的相关规定;
——旋臂式起重机,应符合GB/T 6067.1、CB 4288 的相关规定;
T/CANSI 174—2024
20
——塔式起重机,应符合GB 5144、GB/T 6067.1、CB 4288 的相关规定;
——流动式起重机,应符合GB/T 31052.2 的相关规定;
——手动/电动葫芦,应符合JB/T 5317、JB/T 7334、JB/T 7335、JB 9009、JB 9010-1999、
JB/T 10222 的相关规定;
——电梯/升降机,应符合GB 10055 的相关规定;
——起重用钢丝绳,应符合GB/T 5972、GB/T 20118、GB/T 34198、GB/T 39480 的规定;
——吊装带,应符合JB/T 8521 的相关规定。
6) 焊接和切割设备:
——交流焊机,应符合GB/T 8118、GB 15579 的相关规定;
——氩弧焊机,应符合GB 15579 的相关规定;
——直流焊机,应符合GB 15579 的相关规定;
——二氧化碳保护焊机,应符合GB 15579 的相关规定;
——埋弧焊机,应符合GB/T 13164、GB 15579 的相关规定;
——等离子切割机,应符合GB 15579、JB/T 7438 的相关规定;
——激光切割机;
——火焰切割机;
——焊条烘箱。
7) 站房设备:
——压缩空气站设备;
——锅炉房/热力站设备,应符合GB 50041 的相关规定;
——变配电站设备;
——氧气站(汇流排间)设备;
——二氧化碳气站(汇流排间)设备;
——燃气站(液化气站、管道燃气站或汇流排间)设备;
——乙炔站设备;
——水泵房设备;
——污水处理站设备;
——加油站(加油区)设备。
8) 运输设备和机动车:
——大型液压平板车,应符合CB 4287 的相关规定;
——模块运输车;
——内场轨道车;
——叉车,应符合JB/T 2391、JB/T 3244、JB/T 11037 的相关规定;
——铲车;
——电瓶车/牵引车;
——货车;
——加油车,应符合GB 36220 的相关规定;
——拖车/平板车;
——巡逻车;
——其他车辆。
9) 试验和检验设备:
——电阻负载器;
T/CANSI 174—2024
21
——理化试验设备;
——放射性检验设备,应符合GB/T 26837、GB/T 14058 的相关规定。
10) 辅助设备:
——通风机/风扇,应符合JB/T 10562、JB/T 10563、JB 8523 的相关规定;
——冷气机,应符合GB/T 25860 的相关规定;
——除湿机,应符合GB/T 19411 的相关规定;
——空压机,应符合GB 10892、GB 22207 的相关规定;
——压力容器,应符合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气瓶,应符合GB/T 34525 的相关规定;
——废气/危废处理设备;
——移动升降工作平台,应符合GB/T 27548 的相关规定。
11) 手持工具:
——焊炬/割炬,应符合JB/T 7947 的相关规定;
——气动/电动打磨机,应符合GB 17957、GB/T 3883(相关部分)的相关规定;
——碳弧气刨,应符合JB/T 7108 的相关规定;
——烘枪;
——电钻,应符合GB/T 3883(相关部分)的相关规定。
12) 信息技术设备:
——计算机及辅助设备;
——网络系统及设备;
——打印及制图设备。
13) 其他设备设施安全操作规程。
5.4.8 记录管理
5.4.8.1 企业应制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相关工作记录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职责、归档范
围、归档要求、保存期限、查阅等。
5.4.8.2 企业应建立健全主要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过程、事件、活动、检查的记录档案或电子文档,
并对记录进行有效管理,以便查阅。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记录主要包括:
1) 企业年度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目标和指标(5.1.1.2);
2) 所属基层单位或部门/车间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目标和指标(5.1.1.3);
3) 各级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责任书(5.1.1.4);
4) 所属基层单位或部门/车间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目标和指标检查、考核记录(5.1.2.1);
5) 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目标和指标评估记录(5.1.2.2);
6) 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成员名单(5.2.1.2);
7) 安全生产委员会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会议记录或纪要(5.2.1.3);
8) 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职能(5.2.1.4);
9) 专兼职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名单(5.2.2.5);
10) 企业注册安全工程师名单(5.2.2.6);
11) 安全生产费用年度使用计划(5.3.1.2);
12) 安全生产费用台账(5.3.1.3);
13) 工伤保险投保档案(5.3.2.2);
14) 工伤保险赔付记录(5.3.2.3);
15) 安全生产责任险投保记录(5.3.2.4);
T/CANSI 174—2024
22
16) 基层单位和部门/车间归口的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5.4.1.2);
17) 企业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清单(5.4.1.3);
18) 企业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汇编或文本电子数据库(5.4.1.4);
19) 规章制度发放记录(5.4.9.1);
20)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规章制度评估报告(5.4.10.2);
21) 规章制度制修订计划(5.4.11.1);
22) 规章制度制修订工会及从业人员意见记录(5.4.11.2);
23) 安全教育培训计划(5.5.1.2);
24) 安全教育培训记录(5.5.1.3);
25) 安全教育培训评估记录(5.5.1.4);
26) 安全教育培训档案(5.5.1.5);
27) 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证书(5.5.2.1);
28) 专职安全员安全生产培训证书(5.5.2.2);
29) 兼职安全员安全生产培训证书(5.5.2.3);
30)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管理人员证书(5.5.3.1);
31)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管理人员档案(5.5.3.3);
32) 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操作及管理人员清单(5.5.3.4);
33) 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记录(5.5.4.1);
34) 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记录(5.5.4.2);
35) “四新”安全教育培训记录(5.5.4.3);
36) 转离岗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记录(5.5.4.4);
37) 短期相关方人员安全教育记录(5.5.5.1);
38) 外来人员安全教育或告知记录(5.5.5.2);
39) 接船人员安全教育或告知记录(5.5.5.3);
40)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计划(5.5.6.1);
41) 企业安全文化活动记录(5.5.6.2);
42) 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文件(5.6.1.3);
43)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和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档案(5.6.1.4);
44) 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协议(5.6.1.5);
45) 自制和老旧设备设施安全评价记录(5.6.1.7);
46) 设备设施验收记录(5.6.2.2);
47) 设备设施管理台账(5.6.3.2);
48) 特种设备台帐(5.6.3.3);
49)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5.6.3.3);
50) 安全、检测、监测设备台帐(5.6.3.4);
51) 安全、检测、监测设备定期检维修记录(5.6.3.5);
52) 设备设施日常点检/巡检记录(5.6.3.7);
53) 设备设施年度大(项)修计划(5.6.4.2);
54) 设备设施日常和定期检维修记录(5.6.4.3);
55) 设备设施大(项)修方案(5.6.4.4);
56) 特种设备定检记录或证书(5.6.4.5);
57) 设备设施拆迁安全生产管理协议(5.6.5.2);
T/CANSI 174—2024
23
58) 设备设施拆迁安全措施方案(5.6.5.3);
59) 设备设施拆除安全生产管理协议(5.6.6.2)
60) 危险物品处置方案和应急措施(5.6.6.3);
61) 租赁安全生产管理协议(5.6.7.2);
62) 租赁生产场所和设备设施安全监管记录(5.6.7.3);
63) 危险作业许可证(5.7.2.2);
64) 危险作业现场管理记录(5.7.2.3);
65) 警示标志检查和维护记录(5.7.4.4);
66) 班组活动台帐(5.7.5.2、5.7.5.3);
67) 合格相关方档案(5.7.6.2);
68) 项目协议(5.7.6.3);
69) 相关方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5.7.6.4);
70) 企业、基层单位和部门/车间安全风险清单(5.8.1.3);
71) 变更记录(5.8.2.2);
72) 隐患排查计划(5.9.1.3)
73) 隐患排查记录(5.9.1.5、5.9.2.1);
74) 隐患治理方案(5.9.2.2);
75) 重大隐患治理方案(5.9.2.3);
76) 隐患治理验证记录(5.9.2.4);
77) 重大隐患治理评估报告(5.9.2.4);
78) 隐患统计分析报告(5.9.2.5);
79) 隐患排查治理情况上报记录(5.9.2.6);
80) 预测预警分析和验证记录(5.9.3.2)
81) 危险源清单(5.10.1.2);
82) 危险源档案(5.10.1.4);
83) 辐射安全许可证(5.10.1.5);
84) 重大危险源申报记录(5.10.2.1);
85) 职业健康检查记录(5.11.2.1);
86) 职业健康检查异常复查或安置记录(5.11.2.3);
87) 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记录(5.11.3.1);
88)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或现状评价报告(5.11.3.2);
89) 职业病防治措施报告(5.11.3.4);
90) 职业卫生档案(5.11.3.5);
91) 职业健康监护档案(5.11.3.5);
92) 个人安全防护装备和职业防护用品配发标准(5.11.4.1);
93) 劳防用品领用记录(5.11.4.2);
94) 易耗防护用品领用人签收记录(5.11.4.3);
95) 职业病危害因素告知(5.11.5.1);
96) 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记录(5.11.6.1);
97) 职业病危害项目变更申报记录(5.11.6.2);
98) 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名单(5.12.1.3);
99) 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训练记录(5.12.1.4);
100)应急预案评审记录(5.12.2.2);
T/CANSI 174—2024
24
101)应急预案备案记录(5.12.2.4);
102)应急装备和物资台帐(5.12.3.1)
103)应急装备和物资检维护记录(5.12.3.2)
104)应急演练记录(5.12.4.1);
105)应急演练评估记录(5.12.4.2);
106)事故应急救援报告(5.12.5.2);
107)事故管理台帐(5.13.1.2);
108)伤亡事故档案(5.13.1.3);
109)事故报告(5.13.2.1、5.13.2.2);
110)事故调查报告(5.13.3.2);
111)事故处理报告(5.13.3.3);
112)事故整改措施验证记录(5.13.3.4);
113)自评报告(5.14.1.2);
114)自评报告上报文或函(5.14.1.4);
115)安全生产标准化绩效评定报告(5.14.2.1、5.14.2.3);
116)年度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计划(5.14.3.1);
117)自评和绩效评定结果通报(5.14.3.2)
118)其他安全生产工作记录和档案。
5.4.9 发放
5.4.9.1 企业应根据工作需要,将有效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应急
预案等发放到相关岗位,并形成记录。
5.4.9.2 企业应确保各岗位所使用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有关的管理制度、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应
急预案等均为最新有效版本。
5.4.10 评估
5.4.10.1 企业应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管理规定、操作规程、应急
预案等文件的适宜性、有效性和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1) 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每年至少评估一次;
2) 管理制度、管理规定、操作规程每年至少评估一次;
3) 应急预案每三年至少评估一次。
5.4.10.2 评估应形成报告,对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管理制度、管理规定、操作
规程、应急预案等各项文件作出继续有效、修订或废止的结论。
5.4.11 修订
5.4.11.1 企业应根据评估报告、变更和“四新”(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设施)应用情况、
安全检查情况、自评和正式评审情况、事故情况等,制定相关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管理规定、
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规章制度的制修订计划,并组织开展制修订工作。
5.4.11.2 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管理制度、管理规定、操作规程等应征求工会及从业人员意
见和建议,并形成记录。
5.5 教育培训
T/CANSI 174—2024
25
5.5.1 教育培训管理
5.5.1.1 企业应按CB/T 4510 的相关规定,按照有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教育培训管理制
度。主要内容包括:管理职责、培训分类、培训程序、培训组织和实施、效果评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