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 第2版 胡庆泉等主编 2018年版
资料介绍
材料力学 第2版
作者:胡庆泉等主编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材料力学(第2版)》是根据高等学校理工科非力学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依据“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
本书共12章,包括:绪论、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能量法、动载荷及交变应力等,另设有附录I、II。本书重视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除绪论外,各章均有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习题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相关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大专院校、成人高校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0.1 材料力学的基本任务
0.1.1 强度要求
0.1.2 刚度要求
0.1.3 稳定性要求
0.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0.2.1 连续性假设
0.2.2 均匀性假设
0.2.3 各向同性假设
0.3 研究对象(杆件)的几何特征
0.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0.4.1 内力(附加内力)
0.4.2 截面法
0.4.3 应力
0.5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0.5.1 轴向拉伸(或压缩)
0.5.2 剪切
0.5.3 扭转
0.5.4 弯曲
第1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1.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1.2 拉(压)杆的内力计算
1.2.1 轴力
1.2.2 轴力图
1.3 拉(压)杆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应力
1.3.1 横截面上的应力
1.3.2 斜截面上的应力
1.4 拉(压)杆的变形
1.5 拉(压)超静定问题
1.6 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6.1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6.2 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6.3 其他塑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6.4 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7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1.8 应力集中的概念
习题1
第2章 剪切
2.1 剪切变形的概念
2.2 剪切的实用计算
2.3 挤压的实用计算
习题2
第3章 扭转
3.1 扭转问题的基本概念
3.2 圆轴扭转的内力
3.2.1 外力偶矩计算
3.2.2 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
3.2.3 扭矩图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3.3.1 切应力互等定理
3.3.2 剪切胡克定律
3.3.3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3.3.4 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
3.4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强度计算
3.5 圆轴扭转的刚度条件和刚度计算
3.6 非圆截面杆扭转简述
习题3
第4章 弯曲内力
4.1 弯曲的概念
4.2 受弯杆件的简化
4.3 剪力和弯矩
4.4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4.5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4.6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习题4
第5章 弯曲应力
5.1 纯弯曲和横力弯曲
5.1.1 纯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
5.1.2 纯弯曲试验
5.2 弯曲正应力
5.2.1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5.2.2 横力弯曲正应力
5.2.3 弯曲梁的正应力强度校核
5.3 弯曲切应力
5.3.1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5.3.2 弯曲切应力的强度校核
5.4 梁的合理设计
5.4.1 合理布置载荷和支座来降低Mmax
5.4.2 合理选取截面形状来增大W
5.4.3 采用等强度梁
习题5
第6章 弯曲变形
6.1 概述
6.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6.3 积分法求梁的弯曲变形
6.4 叠加法求梁的弯曲变形
6.5 简单超静定梁
6.6 梁的刚度条件和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6.6.1 梁的刚度条件
6.6.2 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习题6
第7章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7.1 应力状态概述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7.2.1 解析法
7.2.2 图解法
7.3 空间应力状态简介
7.4 广义胡克定律
7.4.1 广义胡克定律
7.4.2 体积应变
7.4.3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7.5 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
7.5.1 强度理论概述
7.5.2 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
7.6 莫尔强度理论
习题7
第8章 组合变形
8.1 组合变形的概念
8.2 斜弯曲
8.3 轴向拉伸(压缩)与弯曲
8.4 偏心压缩(拉伸)
8.5 扭转与弯曲
习题8
第9章 压杆稳定
9.1 压杆稳定的概念
9.2 两端铰支细长中心受压直杆的临界压力
9.3 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9.4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和临界应力总图
9.4.1 临界应力与柔度
9.4.2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9.4.3 临界应力的经验公式和l临界应力总图
9.5 压杆的稳定校核
9.5.1 稳定安全因数法
9.5.2 折减系数法
9.6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9.6.1 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9.6.2 改变压杆的约束条件
9.6.3 减小压杆的长度
9.6.4 合理选择材料
习题9
第10章 能量法
10.1 概述
10.2 外载荷做的功
10.2.1 单个力作用下的外力功
10.2.2 多个力作用下的外力功
10.3 弹性体的应变能
10.3.1 拉(压)变形的应变能
10.3.2 扭转变形的应变能
10.3.3 弯曲变形的应变能
10.4 卡式定理
10.5 单位载荷法
10.6 图形相乘法
习题10
第11章 动载荷及交变应力
11.1 概述
11.2 构件做等加速运动时的应力计算
11.3 构件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应力与变形
11.4 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坏和疲劳极限
11.4.1 交变应力和金属材料的疲劳破坏
11.4.2 交变应力的基本参量
11.4.3 疲劳的强度指标——疲劳极限
11.4.4 对称循环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习题11
附录Ⅰ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Ⅰ.1 静矩和形心
Ⅰ.2 惯性矩、惯性积和惯性半径
Ⅰ.3 平行移轴公式
Ⅰ.4 转轴公式、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
习题
附录Ⅱ型钢表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作者:胡庆泉等主编
出版时间:2018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材料力学(第2版)》是根据高等学校理工科非力学专业《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创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并依据“材料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
本书共12章,包括:绪论、轴向拉伸与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内力、弯曲应力、弯曲变形、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组合变形、压杆稳定、能量法、动载荷及交变应力等,另设有附录I、II。本书重视讲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注重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除绪论外,各章均有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习题答案。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科各相关专业的“材料力学”课程教材,也可供大专院校、成人高校以及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绪论
0.1 材料力学的基本任务
0.1.1 强度要求
0.1.2 刚度要求
0.1.3 稳定性要求
0.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0.2.1 连续性假设
0.2.2 均匀性假设
0.2.3 各向同性假设
0.3 研究对象(杆件)的几何特征
0.4 内力、截面法和应力的概念
0.4.1 内力(附加内力)
0.4.2 截面法
0.4.3 应力
0.5 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0.5.1 轴向拉伸(或压缩)
0.5.2 剪切
0.5.3 扭转
0.5.4 弯曲
第1章 轴向拉伸与压缩
1.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
1.2 拉(压)杆的内力计算
1.2.1 轴力
1.2.2 轴力图
1.3 拉(压)杆横截面及斜截面上的应力
1.3.1 横截面上的应力
1.3.2 斜截面上的应力
1.4 拉(压)杆的变形
1.5 拉(压)超静定问题
1.6 材料在拉伸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6.1 低碳钢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6.2 铸铁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6.3 其他塑性材料拉伸时的力学性能
1.6.4 材料在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1.7 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1.8 应力集中的概念
习题1
第2章 剪切
2.1 剪切变形的概念
2.2 剪切的实用计算
2.3 挤压的实用计算
习题2
第3章 扭转
3.1 扭转问题的基本概念
3.2 圆轴扭转的内力
3.2.1 外力偶矩计算
3.2.2 横截面上的内力——扭矩
3.2.3 扭矩图
3.3 圆轴扭转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3.3.1 切应力互等定理
3.3.2 剪切胡克定律
3.3.3 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应力
3.3.4 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的计算
3.4 圆轴扭转的强度条件和强度计算
3.5 圆轴扭转的刚度条件和刚度计算
3.6 非圆截面杆扭转简述
习题3
第4章 弯曲内力
4.1 弯曲的概念
4.2 受弯杆件的简化
4.3 剪力和弯矩
4.4 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剪力图和弯矩图
4.5 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间的关系
4.6 按叠加原理作弯矩图
习题4
第5章 弯曲应力
5.1 纯弯曲和横力弯曲
5.1.1 纯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
5.1.2 纯弯曲试验
5.2 弯曲正应力
5.2.1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5.2.2 横力弯曲正应力
5.2.3 弯曲梁的正应力强度校核
5.3 弯曲切应力
5.3.1 梁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5.3.2 弯曲切应力的强度校核
5.4 梁的合理设计
5.4.1 合理布置载荷和支座来降低Mmax
5.4.2 合理选取截面形状来增大W
5.4.3 采用等强度梁
习题5
第6章 弯曲变形
6.1 概述
6.2 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
6.3 积分法求梁的弯曲变形
6.4 叠加法求梁的弯曲变形
6.5 简单超静定梁
6.6 梁的刚度条件和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6.6.1 梁的刚度条件
6.6.2 提高梁刚度的措施
习题6
第7章 应力状态分析和强度理论
7.1 应力状态概述
7.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
7.2.1 解析法
7.2.2 图解法
7.3 空间应力状态简介
7.4 广义胡克定律
7.4.1 广义胡克定律
7.4.2 体积应变
7.4.3 复杂应力状态下的应变能密度
7.5 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
7.5.1 强度理论概述
7.5.2 四种常用的强度理论
7.6 莫尔强度理论
习题7
第8章 组合变形
8.1 组合变形的概念
8.2 斜弯曲
8.3 轴向拉伸(压缩)与弯曲
8.4 偏心压缩(拉伸)
8.5 扭转与弯曲
习题8
第9章 压杆稳定
9.1 压杆稳定的概念
9.2 两端铰支细长中心受压直杆的临界压力
9.3 不同杆端约束下细长压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9.4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和临界应力总图
9.4.1 临界应力与柔度
9.4.2 欧拉公式的适用范围
9.4.3 临界应力的经验公式和l临界应力总图
9.5 压杆的稳定校核
9.5.1 稳定安全因数法
9.5.2 折减系数法
9.6 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9.6.1 选择合理的截面形状
9.6.2 改变压杆的约束条件
9.6.3 减小压杆的长度
9.6.4 合理选择材料
习题9
第10章 能量法
10.1 概述
10.2 外载荷做的功
10.2.1 单个力作用下的外力功
10.2.2 多个力作用下的外力功
10.3 弹性体的应变能
10.3.1 拉(压)变形的应变能
10.3.2 扭转变形的应变能
10.3.3 弯曲变形的应变能
10.4 卡式定理
10.5 单位载荷法
10.6 图形相乘法
习题10
第11章 动载荷及交变应力
11.1 概述
11.2 构件做等加速运动时的应力计算
11.3 构件受冲击载荷作用时的应力与变形
11.4 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坏和疲劳极限
11.4.1 交变应力和金属材料的疲劳破坏
11.4.2 交变应力的基本参量
11.4.3 疲劳的强度指标——疲劳极限
11.4.4 对称循环下的疲劳强度计算
习题11
附录Ⅰ 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
Ⅰ.1 静矩和形心
Ⅰ.2 惯性矩、惯性积和惯性半径
Ⅰ.3 平行移轴公式
Ⅰ.4 转轴公式、主惯性轴和主惯性矩
习题
附录Ⅱ型钢表
习题答案
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
- 高等统计力学导论 第二版 梁希侠 编著 2019年版
- 量子电动力学 第2版 英文版 (美)Berestetskii,V.B.等著
- 国外优秀物理著作原版系列 量子力学与经典力学之间的联系在原子、分子及电动力学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英文版 (罗)波帕(A Popa) 著 2016年版
- 量子力学、统计学、聚合物物理学和金融市场中的路径积分 第2分册 第5版 英文影印版 (德)克莱尼特 著 2015年版
- 量子力学 少年版 曹则贤 著 2017年版
- 量子关联的动力学性质 仇亮,石礼伟,寻之朋 著 2015年版
- 量子关联及其动力学性质 郭志华 著 2019年版
- 统计力学 第2版 英文版 Morandi,G.等 著 2005年版
- 理解科学丛书 1小时科普 量子力学 朱梓忠 著 2018年版
- 热力学敏感流体空化基础理论与数值计算 邹丽,孙铁志,马相孚 著 2018年版
下载说明
本站资源使用网盘存储,可以一键转存和下载,下载速度一流;本站资源均为RAR/ZIP 格式压缩,为确保资源能够正常使用,需使用【WinRAR】等进行解压;
本站资源解压后格式为PDF的,为保证正常使用,推荐【Adobe Reader 8.0】以上版本进行阅读;
如果您发现文件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若依然如此,请到 报错页面 告诉我们。
本站提供的标准文件一般为PDF格式,如果您需要Word版本,可搜索【PDF转换成Word软件】进行转换;
本站资料均为网上收集,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正式场合使用,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