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岩溶含水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
资料介绍
广西岩溶含水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广西岩溶含水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基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全球迁移和归趋的蒸馏效应机制,结合岩溶地区地质地貌特征和环境特点,以广西桂林大岩岩溶洞穴为例,论述了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在岩溶环境中的传输与交换过程以及陷阱效应的形成机制。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基本特点及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岩溶地区地貌以及环境特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岩溶环境中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源解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岩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土气交换作用等。《广西岩溶含水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收录了丰富的研究数据,力求为广西岩溶地区水资源保护与岩溶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岩溶环境学、地下水资源保护、环境地球化学、水文地质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现状及趋势
1.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定义和特性
1.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分类
1.1.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
1.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传输
1.1.5 土壤对POPs的吸附和POPs在大气-土壤界面的环境行为
1.1.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模型
1.2 国内外关于岩溶地区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有关岩溶的含义和研究
1.2.2 岩溶洞穴的研究进展
1.2.3 岩溶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
第2章 岩溶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
2.1 研究区地质地貌特征
2.1.1 地形地质概况
2.1.2 所选研究区域——大岩洞穴概况
2.2 研究区气象水文条件
2.2.1 气候条件
2.2.2 水文条件
2.3 研究区域环境状况及研究基础
第3章 工作方法和样品测试
3.1 工作方法
3.1.1 工作思路
3.1.2 采样布局和采样过程
3.2 样品分析
3.2.1 实验室准备
3.2.2 有机质分离
3.2.3 仪器分析
3.2.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QA/QC检验)
第4章 岩溶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4.1 岩溶区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与分布
4.1.1 研究区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和分布
4.1.2 研究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分布
4.2 岩溶区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与分布
4.2.1 研究区域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和分布
4.2.2 研究区域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分布
4.3 岩溶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4.3.1 研究区域土壤和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4.3.2 研究区域土壤和大气中多环芳烃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4.4 研究区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源解析
4.5 小结
第5章 岩溶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传输动力学研究
5.1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传输研究
5.1.1 POPs环境传输模型
5.1.2 岩溶洞穴环境物质的传输模式
5.2 有机氯农药在大气中的传输动力学研究
5.2.1 HCH的传输模型研究
5.2.2 DDT的传榆模型研究
5.3 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的传输模型研究
5.3.1 PAHs的传输模型研究
5.3.2 多环芳烃传输模型参数研究
5.4 小结
第6章 岩溶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土壤交换作用
……
主要结论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广西岩溶含水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基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全球迁移和归趋的蒸馏效应机制,结合岩溶地区地质地貌特征和环境特点,以广西桂林大岩岩溶洞穴为例,论述了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在岩溶环境中的传输与交换过程以及陷阱效应的形成机制。全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基本特点及国内外近期研究进展、岩溶地区地貌以及环境特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岩溶环境中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源解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岩溶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土气交换作用等。《广西岩溶含水层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收录了丰富的研究数据,力求为广西岩溶地区水资源保护与岩溶生态环境治理修复提供科学依据。本书可供从事环境科学、岩溶环境学、地下水资源保护、环境地球化学、水文地质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和高等院校师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现状及趋势
1.1.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定义和特性
1.1.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分类
1.1.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现状
1.1.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传输
1.1.5 土壤对POPs的吸附和POPs在大气-土壤界面的环境行为
1.1.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模型
1.2 国内外关于岩溶地区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 有关岩溶的含义和研究
1.2.2 岩溶洞穴的研究进展
1.2.3 岩溶地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
第2章 岩溶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
2.1 研究区地质地貌特征
2.1.1 地形地质概况
2.1.2 所选研究区域——大岩洞穴概况
2.2 研究区气象水文条件
2.2.1 气候条件
2.2.2 水文条件
2.3 研究区域环境状况及研究基础
第3章 工作方法和样品测试
3.1 工作方法
3.1.1 工作思路
3.1.2 采样布局和采样过程
3.2 样品分析
3.2.1 实验室准备
3.2.2 有机质分离
3.2.3 仪器分析
3.2.4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QA/QC检验)
第4章 岩溶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
4.1 岩溶区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与分布
4.1.1 研究区域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和分布
4.1.2 研究区域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分布
4.2 岩溶区大气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与分布
4.2.1 研究区域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和分布
4.2.2 研究区域大气中多环芳烃的浓度和分布
4.3 岩溶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4.3.1 研究区域土壤和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4.3.2 研究区域土壤和大气中多环芳烃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4.4 研究区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来源解析
4.5 小结
第5章 岩溶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传输动力学研究
5.1 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传输研究
5.1.1 POPs环境传输模型
5.1.2 岩溶洞穴环境物质的传输模式
5.2 有机氯农药在大气中的传输动力学研究
5.2.1 HCH的传输模型研究
5.2.2 DDT的传榆模型研究
5.3 多环芳烃在大气中的传输模型研究
5.3.1 PAHs的传输模型研究
5.3.2 多环芳烃传输模型参数研究
5.4 小结
第6章 岩溶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大气-土壤交换作用
……
主要结论
相关资料
-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 2021 杜祥琬,王金南主编 2021年版
-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2019 吴普特,史高领编 2021年版
- 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刘建明,张强,李晓东编 2021年版
- 新媒体生态文明教育论 王甲旬著 2022年版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路径与实践 张修玉,施晨逸,刘煜杰编 2022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0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2021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 2022年版
- 生态文明蓝皮书 四川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报告 2020 罗彬 2021年版
- 环境治理社会化的法治进路研究 李丹著 2020年版
-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研究 张文博著 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