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
资料介绍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
作者:刘春兰 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讲述了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是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但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绿化在北京甚至国内尚属首例,科学、客观、定量评估该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意义重大。《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针对北京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并参考相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规范,构建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样地调查、环境监测和生态功能实测、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对平原区造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估,重点针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功能,特别是削减PM2.5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对策建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空气污染是北京市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1.1.2 植树造林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有效途径
1.1.3 北京市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特点
1.1.4 实施平原区造林工程,改善首都生态环境
1.2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指标选取
1.2.3 研究内容
1.2.4 技术路线
1.3 北京绿地建设进展
1.3.1 绿化隔离带政策的提出
1.3.2 绿色奥运建设时期的城市绿化进展
1.3.3 PM与平原区造林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城市森林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1.4.2 北京市绿地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第2章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概况
2.1 各区(县)造林面积及其空间分布
2.2 各区(县)造林结构组成
2.3 平原区造林推荐植物
2.4 各区(县)造林主导功能
第3章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野外调查
3.1 样地选取
3.2 样地调查方法
3.3 样地调查结果
3.3.1 总体概况
3.3.2 优势科、属、种
3.3.3 乔木生长概况
3.3.4 灌木生长情况
3.3.5 草本生长情况
第4章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削减PM2.5 功能评估
4.1 PM2.5 及其来源
4.2 森林削减PM2.5 功能原理
4.3 评估方法
4.3.1 干沉降简介
4.3.2 计算公式
4.3.3 参数获取及数据来源
4.4 评估结果
4.4.1 北京市PM2.5 浓度挛化情况
4.4.2 平原区造林年削减PM2.5 功能
4.4.3 平原区造林削减PM2.5 功能年内变化
4.4.4 平原区造林削减PM2.5 功能的季节变化
4.5 造林与不造林生态效应分析
4.6 结果验证与分析
4.7 小结
第5章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其他生态环境效应评估
5.1 滞尘功能
5.1.1 功能简介
5.1.2 评估方法
5.1.3 评估结果
5.1.4 结果验证与分析
5.1.5 小结
5.2 吸收SO2功能
5.2.1 功能简介
5.2.2 评估方法
5.2.3 评估结果
5.2.4 结果验证与分析
5.2.5 小结
5.3 降温增湿功能
5.3.1 功能简介
5.3.2 评估方法
5.3.3 评估结果
5.3.4 结果分析
5.3.5 小结
5.4 释放负离子功能
5.4.1 功能简介
5.4.2 评估方法
5.4.3 评估结果
5.4.4 结果分析
5.4.5 小结
5.5 消减噪声功能
5.5.1 功能简介
5.5.2 评估方法
5.5.3 评估结果
5.5.4 结果分析
5.5.5 小结
5.6 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
5.6.1 功能简介
5.6.2 评估方法
5.6.3 评估结果
5.6.4 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5.6.5 小结
第6章 北京市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预估
6.1 2012年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汇总
6.2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规划各区(县)分年度工程量
6.3 北京市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预估
6.3.1 削减PM2.5
6.3.2 滞尘
6.3.3 吸收SO2
6.3.4 降温增湿
6.3.5 释放负离子
6.3.6 消减噪声
6.4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全部成熟后生态效应预估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果
7.2 结论与建议
7.3 讨论与展望
7.3.1 讨论
7.3.2 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作者:刘春兰 著
出版时间:2014年版
内容简介
《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讲述了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是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推进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但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城市绿化在北京甚至国内尚属首例,科学、客观、定量评估该工程的生态环境效应意义重大。《北京平原地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针对北京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并参考相关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技术规范,构建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指标体系,利用样地调查、环境监测和生态功能实测、模型模拟等多种方法对平原区造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进行了评估,重点针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功能,特别是削减PM2.5功能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发挥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的对策建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空气污染是北京市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
1.1.2 植树造林是改善城市大气环境的有效途径
1.1.3 北京市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特点
1.1.4 实施平原区造林工程,改善首都生态环境
1.2 主要研究内容、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指标选取
1.2.3 研究内容
1.2.4 技术路线
1.3 北京绿地建设进展
1.3.1 绿化隔离带政策的提出
1.3.2 绿色奥运建设时期的城市绿化进展
1.3.3 PM与平原区造林
1.4 国内外研究进展
1.4.1 城市森林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1.4.2 北京市绿地生态功能研究进展
第2章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概况
2.1 各区(县)造林面积及其空间分布
2.2 各区(县)造林结构组成
2.3 平原区造林推荐植物
2.4 各区(县)造林主导功能
第3章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野外调查
3.1 样地选取
3.2 样地调查方法
3.3 样地调查结果
3.3.1 总体概况
3.3.2 优势科、属、种
3.3.3 乔木生长概况
3.3.4 灌木生长情况
3.3.5 草本生长情况
第4章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削减PM2.5 功能评估
4.1 PM2.5 及其来源
4.2 森林削减PM2.5 功能原理
4.3 评估方法
4.3.1 干沉降简介
4.3.2 计算公式
4.3.3 参数获取及数据来源
4.4 评估结果
4.4.1 北京市PM2.5 浓度挛化情况
4.4.2 平原区造林年削减PM2.5 功能
4.4.3 平原区造林削减PM2.5 功能年内变化
4.4.4 平原区造林削减PM2.5 功能的季节变化
4.5 造林与不造林生态效应分析
4.6 结果验证与分析
4.7 小结
第5章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其他生态环境效应评估
5.1 滞尘功能
5.1.1 功能简介
5.1.2 评估方法
5.1.3 评估结果
5.1.4 结果验证与分析
5.1.5 小结
5.2 吸收SO2功能
5.2.1 功能简介
5.2.2 评估方法
5.2.3 评估结果
5.2.4 结果验证与分析
5.2.5 小结
5.3 降温增湿功能
5.3.1 功能简介
5.3.2 评估方法
5.3.3 评估结果
5.3.4 结果分析
5.3.5 小结
5.4 释放负离子功能
5.4.1 功能简介
5.4.2 评估方法
5.4.3 评估结果
5.4.4 结果分析
5.4.5 小结
5.5 消减噪声功能
5.5.1 功能简介
5.5.2 评估方法
5.5.3 评估结果
5.5.4 结果分析
5.5.5 小结
5.6 维持生物多样性功能
5.6.1 功能简介
5.6.2 评估方法
5.6.3 评估结果
5.6.4 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5.6.5 小结
第6章 北京市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预估
6.1 2012年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汇总
6.2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工程规划各区(县)分年度工程量
6.3 北京市平原区百万亩造林工程生态环境效应预估
6.3.1 削减PM2.5
6.3.2 滞尘
6.3.3 吸收SO2
6.3.4 降温增湿
6.3.5 释放负离子
6.3.6 消减噪声
6.4 北京市平原区造林全部成熟后生态效应预估
第7章 结论和建议
7.1 主要研究结果
7.2 结论与建议
7.3 讨论与展望
7.3.1 讨论
7.3.2 展望
附表
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
- 中国碳中和50人论坛文集 2021 杜祥琬,王金南主编 2021年版
- 中国西部生态文明发展报告 2019 吴普特,史高领编 2021年版
- 四川水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刘建明,张强,李晓东编 2021年版
- 新媒体生态文明教育论 王甲旬著 2022年版
-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路径与实践 张修玉,施晨逸,刘煜杰编 2022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0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2021年版
-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系列报告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报告 2021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 2022年版
- 生态文明蓝皮书 四川生态文明发展评价报告 2020 罗彬 2021年版
- 环境治理社会化的法治进路研究 李丹著 2020年版
- 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城市绿色转型的路径研究 张文博著 202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