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地方标准 > 甘肃省地方标准(DB62)

DB62/T 5060.2-2024 草原有害生物调查 第2部分:虫害调查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2.12 M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DB62/T 5060.2-2024《草原有害生物调查 第2部分:虫害调查技术规范》主要内容总结


一、标准框架

  1. 适用范围
    甘肃省草原虫害调查工作,涵盖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及其他草地类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包括行政区划代码(GB/T 2260)、县级以下区划代码(GB/T 10114)、草原蝗虫调查规范(NY/T 1578)、草地分类标准(NY/T 2997)。

  3. 术语定义

    • 草原虫害​:蝗虫、草原毛虫、叶甲等植食性昆虫种群异常增长,达到防治指标(如密度阈值),造成经济或生态危害的现象。

二、调查内容

  1. 调查时间
    害虫发生盛期或危害显现期,重点害虫(如蝗虫、草原毛虫)可增加频次。

  2. 调查对象

    • 主要害虫​:
      • 蝗虫类:小翅雏蝗、亚洲小车蝗、短星翅蝗等8种;
      • 毒蛾类:青海草原毛虫、门源草原毛虫、金黄草原毛虫;
      • 夜蛾类:白刺夜蛾;
      • 叶甲类:白茨粗角萤叶甲、阔胫萤叶甲等5种。
  3. 调查工具

    • 野外工具​:GPS、样方框(1m²)、测绳、相机等;
    • 采集工具​:捕虫网、吸虫管、毒瓶、诱虫灯等。

三、调查方法

  1. 踏查

    • 路线规划​:县级为单位,涵盖所有草地类,相邻踏查点间距≤10km。
    • 记录内容​:害虫种类、寄主植物(至少列出5种优势种)、草地类(按NY/T 2999分类)、危害部位(叶、茎、根等)。
    • 需设标准样地的情况​:发现虫害、已知重点区域、首次发现入侵物种。
  2. 标准样地调查

    • 样地设置​:每个乡镇至少1个样地(0.5~1公顷),记录坐标、地形、草地类型等信息。
    • 具体方法​:
      • 样方法​:每样地≥10个样方(1m²),统计虫口密度(头/m²);
      • 样线法​:逆风行走扫网(50~100复网/样线),计算头/10复网;
      • 标准株法​:每样地≥10取样点,统计头/株或株丛。
  3. 分虫类调查

    • 直翅类(蝗虫)​​:卵块调查(挖土筛卵)、成若虫用样方法或样线法;
    • 鳞翅类(毒蛾、夜蛾)​​:幼虫期标准株法,成虫灯诱;
    • 鞘翅类(叶甲)​​:幼虫期标准株法,成虫扫网或样框调查。

四、危害程度评估

  1. 危害界定标准​(表B.1)
    害虫类型 危害密度(头/m²或头/株) 严重危害密度
    迁飞性蝗虫 ≥0.5头/m² ≥1头/m²
    小型非迁飞蝗虫 ≥25头/m² ≥50头/m²
    中型非迁飞蝗虫 ≥15头/m² ≥30头/m²
    大型非迁飞蝗虫 ≥5头/m² ≥10头/m²
    混合型蝗虫 10~20头/m² 20~40头/m²
    毒蛾幼虫 ≥30头/m² ≥60头/m²
    夜蛾幼虫 ≥20头/标准枝 ≥40头/标准枝

五、数据记录与报告

  1. 规范性表格​(附录A)

    • 表A.1​:踏查记录(坐标、草地类、寄主植物);
    • 表A.2​:标准样地信息(地形、坡向、土壤类型);
    • 表A.3~A.6​:样方、样线、标准株、灯诱调查数据;
  2. 成果要求

    • 汇总虫害种类、危害程度、发生面积与密度;
    • 编写调查报告,提出防控建议。

六、其他信息

  • 发布单位​:甘肃省林业和草原局提出,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等起草;
  • 专利声明​:部分内容可能涉及专利,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责任。

总结要点​:本标准系统规范了甘肃省草原虫害的调查流程,明确了从踏查到样地设置、分虫类调查及危害评估的技术细节,为科学防控草原虫害提供依据。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