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1/T 1550-2025 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生物安全技术规范
资料介绍
上海市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生物安全技术规范总结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上海市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场所的生物安全管理,涵盖选址、设施设备、处理流程、“三废”处理、人员防护、消毒及记录等全流程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标准
- 核心标准:GB/T 15982(消毒卫生)、GB 18597/18599(固废处理)、DB31/T 821(通用技术规范)、HJ 1259(危险废物台账)等。
- 排放标准:DB31/199(污水)、DB31/768(焚烧废气)、DB31/1025(恶臭气体)。
3. 术语定义
- 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依法设立的动物及产品处理场所。
- “三废”:焚烧产生的废水、废气(含恶臭)、固体废物(分一般工业固废和危废)。
4. 总体要求
- 制度与队伍:建立生物安全制度(消毒、应急、培训)、配备专业团队(防疫、环保)。
- 全流程控制:覆盖动物接收、暂存、处置、后续处理,重点控制消毒、防护、记录等环节。
5. 选址与布局
- 依据《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及DB31/T 821执行,需远离敏感区域(居民区、水源地)。
6. 设施设备要求
- 车辆:专用密闭防渗车辆,配备消毒池(尺寸≥3m×4m×0.3m)、GPS及应急用品。
- 冷库:温度可控(-15℃~4℃),耐腐蚀防渗,每月消毒,设置防鼠防虫设施。
- 消毒通道:
- 车辆通道:高压冲洗(≥10MPa)、雾化消毒(微粒≤50μm)、烘干。
- 人员通道:更衣、淋浴、脚踩消毒池、喷雾消毒。
- “三废”设施:
- 废水处理池(物化+生物+消毒)、废气净化(除尘、脱硫脱硝)、固废贮存场所(密闭、警示标志)。
- 在线监测焚烧烟气(SO₂、NOx、二噁英)及污水排放。
7. 动物处理流程
- 接收与暂存:核对信息后24小时内处理,超时冷冻(-15℃~-10℃)。
- 焚烧工艺:符合DB31/T 821,优先高温焚烧(≥850℃)。
8. “三废”处理要求
- 废水:消毒后达DB31/199排放限值(COD、BOD等)。
- 废气:
- 有组织排放:二噁英≤0.1 ng TEQ/m³(DB31/768)。
- 无组织恶臭:氨、硫化氢等限值(DB31/1025)。
- 固废:分类贮存(危废/一般固废),委托资质单位处置。
9. 人员防护
- 培训合格后上岗,穿戴防护服、口罩、手套等,作业后消毒更衣。
- 一次性防护用品集中无害化处理,重复用品及时清洗消毒。
10. 应急处置
- 疫情上报:重大动物疫情立即报告,启动应急预案。
- 专用车辆:自动装卸,避免人员接触,紧急处理后彻底消毒。
- 人畜共患病:按《上海市处置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强化防护。
11. 消毒管理
- 消毒对象:车辆、工具、冷库、环境、人员等。
- 方法选择:
- 物理法:紫外、高压蒸汽。
- 化学法:过氧乙酸熏蒸、二氧化氯喷洒(浓度0.1%~0.4%)、乙醇擦拭(75%)等(详见表A.1)。
- 效果评价:
- 物体表面菌落≤15 CFU/cm²,空气菌落≤4000 CFU/m³(撞击法)。
- 污水达标排放,快速检测污染微生物。
12. 记录与存档
- 每日记录接收、处理、消毒、“三废”数据,危险废物台账按HJ 1259管理。
- 记录保存≥2年,电子台账需备份。
附录A:推荐消毒剂
| 消毒剂 | 使用场景 | 浓度 | 方式 |
|---|---|---|---|
| 过氧乙酸 | 冷库熏蒸 | 3%~5% | 熏蒸 |
| 二氧化氯 | 车辆、环境 | 0.1%~0.4% | 喷洒 |
| 过硫酸氢钾 | 器械、污水 | 0.2%~0.5% | 浸泡 |
| 75%乙醇 | 皮肤、器械 | 75% | 擦拭 |
关键点:全流程生物安全控制,强调设施合规性、消毒有效性、人员防护及应急响应,确保“三废”达标排放,防止疫病传播及环境污染。
相关资料
- DB31/T 310027-2025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机构建设与服务规范
- DB31/T 1595-2025 医疗机构统一号源门诊预约信息技术基本要求
- DB31/T 1594-2025 暗纹东方鲀池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生态养殖技术规程
- DB31/T 910-2025 区域雷击风险评估技术规范
- DB31/T 1601-2025 稻田杂草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DB31/T 1599-2025 中小学建筑合理用能指南
- DB31/T 1598-2025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寿命评估通用要求
- DB31/T 1600-2025 长江口中华绒螯蟹增殖放流技术规程
- DB31/T 1605-2025 电动自行车充换电柜建设和消防安全管理要求
- DB31/T 1597-2025 老年人屈光不正社区筛查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