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967.3-2025 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 第3部分:水利工程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521.58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以下是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 3967.3-2025《气候可行性论证技术规范 第3部分:水利工程》的详细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

规范适用于水利工程(含防洪、灌溉、水力发电等)的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编制,涵盖气候背景分析、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工程设计参数推算等全流程技术要求。


二、核心框架

标准共包含11个主体章节及附录A,重点内容如下:

​1. 工作流程​

  • ​四阶段流程​​:
    ① 资料收集(参证站选取、气象数据获取)
    ② 现场踏勘(地形地貌、灾害调查)
    ③ 计算分析(气候特征、风险模拟、参数推算)
    ④ 报告编制(结论与建议)

​2. 参证气象站选取​

  • ​三大原则​​:
    • ​可靠性​​:优先选择国家气象站(观测数据经严格质量控制)。
    • ​代表性​​:资料序列≥30年,能反映工程区域气候特征。
    • ​一致性​​:观测环境稳定,迁站记录少。
  • ​补充方法​​:若无合适参证站,需设立专用气象站进行短期对比观测。

​3. 数据要求​

  • ​数据类型​​:
    • 长期观测数据:气温、降水、风速、极端天气(暴雨、雪灾等)及灾害历史记录。
    • 格点数据:NCEP/FNL、ERA5再分析资料(时空分辨率≤0.25°)。
    • 其他资料:工程可研报告、地形水文数据。
  • ​质量控制​​:数据完整率≥90%,无效数据需按QX/T65、QX/T66规范处理。

​4. 气候背景分析​

  • ​气候特征​​:基于30年数据统计四季平均气温、降水、风速等要素。
  • ​大气环流​​:分析区域季风、高压系统等对灾害性天气(如暴雨、寒潮)的影响机制。

​5. 气候适宜性分析​

  • ​要素统计​​:
    • 均值: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等。
    • 极值:极端最高/低温、最大风速、最大日降水量等。
  • ​应用目标​​:评估工程区域气候条件对水利设施(如水坝、渠道)的适应性。

​6. 气候风险性分析​

  • ​十大灾害类型​​:
    1. ​干旱​​:频率、强度及对蓄水的影响。
    2. ​暴雨洪涝​​:重现期最大降水量(1h/24h/过程)、排涝设计依据。
    3. ​雪灾​​:积雪深度、雪压对结构荷载的影响。
    4. ​低温冰冻​​:冻土深度、低温对混凝土施工的影响。
    5. ​大风沙尘​​:最大风速(重现期推算)、风蚀风险。
    6. ​高温​​:极端高温对材料热膨胀的影响。
    7. ​雷电​​:雷暴日数、防雷设计参数。
    8. ​冻融灾害​​:地温变化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9. ​电线积冰​​:雨凇/雾凇厚度对输电线路的影响。
    10. ​冰雹​​:发生概率及防护措施。
  • ​分析方法​​:历史极值统计、概率分布模型(如极值I型)、灾害案例调查。

​7. 工程对局地气候影响​

  • ​数值模拟​​:
    • 使用WRF+CALMET模式,模拟工程建设前后气温、降水、风场变化。
    • 典型时段:1月(冬)、4月(春)、7月(夏)、10月(秋)及极端事件期。
  • ​影响评估​​:
    • ​气温​​:库区热岛效应、局地温差变化。
    • ​降水​​:湿度场变化对区域降水格局的影响。
    • ​风场​​:地形改变导致的局地风速风向调整。

​8. 工程设计气象参数​

  • ​关键参数​​:
    • ​防洪​​:不同重现期(100/50/30年)最大日降水量、小时雨强。
    • ​抗风​​:50年一遇最大风速(极值I型推算)、风压值。
    • ​抗冻​​:最大冻土深度(基于地温观测)。
    • ​雪压​​:100年一遇积雪深度及密度换算。
    • ​极端气温​​:50年一遇极端高温/低温值。

​9. 结论与建议​

  • ​结论要点​​:气候适宜性评级、主要灾害风险等级、局地气候影响程度。
  • ​建议内容​​:
    • 工程选址优化(避开高风险区)。
    • 结构设计参数调整(如提高防洪标准)。
    • 灾害防御措施(防雷、融雪、防风加固)。

三、附录A(规范性)

  • ​工作流程图​​:展示从资料收集到报告编制的全流程步骤,强调各环节的技术衔接(如数据检验→模拟→参数推算)。

四、技术亮点

  1. ​多源数据融合​​:结合地面观测、再分析资料与数值模拟,提升论证精度。
  2. ​灾害链评估​​:系统性分析干旱-洪涝、冻融-地基稳定性等关联风险。
  3. ​动态模拟​​:通过WRF模式量化工程对局地气候的长期影响。
  4. ​参数标准化​​:明确极端气象参数的计算方法(如极值I型分布),确保设计一致性。

五、应用价值

为内蒙古地区水利工程提供科学的气候适应方案,降低气象灾害损失,优化工程设计,助力“双碳”目标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