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962.1-2025 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第1部分:非金属矿行业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404.7 K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内蒙古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总结
一、范围与引用标准
- 适用范围:涵盖石墨、萤石、石膏等40余种非金属矿的新建、改扩建及生产矿山,贯穿规划、设计、建设、运营至闭坑全周期。
- 引用标准:包括能耗计算(GB/T 2589)、环保(GB 3095)、安全标志(GB/T 14161)、生态修复(TD/T 1036)等50余项国标及行业标准。
二、核心原则(总则)
- 依法合规:严格遵守国家及自治区法律法规,落实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理念。
- 全过程管理:统筹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生态修复,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科学化、资源高效化。
- 技术创新:鼓励智能化、清洁能源应用,推动产学研结合,研发投入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1.5%。
- 生态恢复:坚持“边开采、边修复”,采用自然恢复与人工干预结合,恢复生物多样性。
三、矿区环境要求
- 矿容矿貌:
- 功能区布局合理(生产区、生活区分离),道路硬化率100%,标识标牌规范(符合GB/T 13306)。
- 固废分类贮存(符合GB 18599/18597),物料堆放场全封闭或防渗处理。
- 绿化美化:
- 可绿化区域绿化覆盖率100%,植物搭配与自然协调,鼓励建设矿区公园。
- 进场道路两侧绿化或美化,无绿化条件区域设置宣传设施。
四、资源开采规范
- 绿色开采技术:
- 优先采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露天矿台阶参数符合设计,终了平台利于复垦。
- 地下矿开拓系统安全规范,设备大型化、自动化。
- 关键指标:
- 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需达到DZ/T 0462系列标准(如石墨矿回采率≥85%)。
五、资源综合利用
- 固废利用:尾矿、废石用于回填、建材等,综合利用率不低于行业标准。
- 废水循环:矿井水、选矿废水处理回用率100%,生活污水达标后用于生态修复。
- 共伴生资源:采用先进工艺回收,如萤石伴生石英的综合利用。
六、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
- 土地复垦:
- 表土剥离保护,复垦后植被覆盖率≥周边水平,地形与自然协调(坡度≤25°)。
- 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符合TD/T 1036土地质量要求。
- 水土保持:执行GB 50433,防治目标达GB/T 50434标准,如扰动土地整治率≥95%。
七、绿色低碳管理
- 能耗与碳核算:
- 建立能源管理体系,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优于行业准入值,碳排放核算按GB/T 32150。
- 推广太阳能、电动设备,清洁能源占比逐年提升。
- 污染控制:
- 废气、粉尘达标排放(GB 3095),噪声≤65dB(GB 12348)。
- 危废贮存符合GB 18597,一般固废处置率100%。
八、科技创新与智能化
- 技术研发:攻关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参与制定行业标准。
- 智能化建设:
- 建立自动化监控中心,实现生产场所、尾矿库实时监测。
- 鼓励无人驾驶矿车、资源储量动态模型,提升精准化管理。
九、企业规范化管理
- 制度体系:健全环保、安全、生态修复制度,应急预案完备。
- 社区关系:企地共建共享,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履行社会责任。
- 信息透明:定期公示开采信息,纳入矿业权人信息公示系统。
十、监督与实施
- 动态监测:生态修复效果定期评估(GB/T 43935),环境数据公开。
- 奖惩机制:达标企业享受政策倾斜,未达标限期整改或退出。
总结亮点
- 全周期绿色化:从规划设计到闭坑,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
- 量化指标严格:明确“三率”指标、绿化覆盖率、固废处置率等硬性要求。
- 科技赋能:强调智能化、清洁技术应用,推动行业转型升级。
- 生态协同:将矿山修复纳入区域生态网络,促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