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3876-2025 电网山洪沟流域分布图绘制规则
资料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地方标准DB15/T 3876-2025《电网山洪沟流域分布图绘制规则》内容总结
1. 适用范围
本规则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电网山洪沟流域分布图的绘制,规定了基础资料要求、分级标准、绘制方法及制图技术要求,旨在指导山洪灾害对电网影响的区域划分。
2. 引用标准
- GB/T 17798:地理空间数据交换格式规范
- GB/T 50095:水文术语(定义山洪、流域等)
- QX/T 470:山洪灾害风险普查技术规范
3. 核心术语
- 山洪:山区骤发性洪水,历时短、洪峰流量大。
- 山洪沟:易发山洪的小流域。
- 隐患点:可能受山洪严重影响的电网设施位置(如杆塔、变电站)。
- 数字高程模型(DEM):格网尺寸<100m×100m,用于地貌分析。
4. 基础资料要求
- 故障数据:近5年因山洪导致的电网故障信息(时间、地点、杆塔坐标)。
- 普查数据:包括流域面积、基础设施、隐患点、水库信息,符合QX/T 470。
- 地理数据:
- DEM需与矢量数据(省界、水系)投影一致(CGCS2000坐标系)。
- 矢量数据格式需兼容GB/T 17798。
5. 流域分级标准
按流域面积及影响范围分为4级:
| 等级 | 流域面积(km²) | 影响范围描述 |
|---|---|---|
| I级 | 无明确河道 | 比降存在,影响小 |
| II级 | 0-100 | 面积小,影响较小 |
| III级 | 100-200 | 面积较大,影响较大 |
| IV级 | >200 | 面积大,影响广泛 |
| 注:允许结合实际调整阈值,相邻区域等级跳变时按“就高原则”处理。 |
6. 绘制方法
- 边界提取:以DEM和河网为底图,以隐患点/故障点为出水口,确定集水区边界。
- 初稿绘制:按分级标准标注流域等级。
- 动态调整:根据历史故障数据修正等级,确保高风险区域优先。
- 流程规范:参见附录A流程图,涵盖数据准备、分析、调整及成图步骤。
7. 制图技术要求
- 底图规范:
- 使用电子地图,比例尺≥1:100万,包含输电线路及变电站信息。
- 坐标系为CGCS2000,需附加制图说明。
- 图纸规格:默认0号图纸,可依需求调整。
- 颜色定义:
等级 RGB颜色 示例 I级 255,255,255(白) ■ II级 178,254,252(浅蓝) ■ III级 255,255,163(柠檬黄) ■ IV级 248,158,248(玫瑰红) ■ - 版本信息:格式为“NM-XXXX”(年份),置于图左下方。
- 制图说明:包含制图单位、日期、比例尺、审图号及版本,示例见标准表3。
8. 附录与参考文献
- 附录A:绘制流程图,指导数据整合、边界提取、等级划分与成图。
- 参考文献:补充电力行业相关标准(如GB/T 2900.51电工术语、DL/T 5158气象勘测规程)。
9. 实施意义
通过科学划分山洪沟风险等级,规范制图流程,提升电网设施防灾能力,为内蒙古地区电力系统山洪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关资料
- DB15/T 933-2025 极端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降雨量监测指标
- DB15/T 878-2025 飞机人工增雨(雪)业务规范
- DB15/T 712-2025 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技术评价规范
- DB15/T 711-2025 雷电灾害调查与鉴定技术规范
- DB15/T 577-2025 太阳能资源计算与评估方法
- DB15/T 500.13-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3部分:综合管廊
- DB15/T 500.12-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2部分:空管设施
- DB15/T 500.11-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1部分:城市桥梁
- DB15/T 500.10-2025 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第10部分:城市照明设施
- DB15/T 5-2025 羊用半棚式塑料暖棚建筑使用技术规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