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036-2025 儿童福利机构引导式教育康复服务技术规范

  • [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 文件大小:1.25 MB
  • 标准类型:地方标准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安全检测:360:安全
  • 下载次数:3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儿童福利机构引导式教育康复服务技术规范》(DB15/T 1036-2025)是内蒙古自治区针对儿童福利机构制定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引导式教育康复服务的操作流程,提升脑瘫及多重障碍儿童的综合能力。以下是核心内容总结:


​一、适用范围与对象​

  • ​适用机构​​:儿童福利机构,服务对象为0-12岁儿童,尤其针对中重度脑瘫患儿,以及存在智力缺陷、情绪障碍、自闭症等儿童。
  • ​禁忌症​​:
    • ​绝对禁忌​​:急性病、传染病发作期、高热等;
    • ​相对禁忌​​:严重心脏病、精神疾病发作期等潜在风险情况。

​二、基本要求​

  1. ​团队构成​
    需跨专业团队合作,包括引导员、医生、康复师、特教老师等,共同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2. ​人员分工​

    • ​第一引导员​​:主导课程设计、示范动作,掌握儿童需求;
    • ​第二引导员​​:辅助执行,提供触体提示,鼓励儿童互动。
  3. ​设备与环境​

    • ​教具​​:木条床、梯背架、矫正椅等,支持运动训练;
    • ​环境​​:安全防滑、无锐角,结合主题教学布置区域角。
  4. ​安全规范​
    防止跌倒、器械合理摆放,训练中注意保护儿童及引导员自身。

  5. ​课程设计​

    • 整合体能、手部、认知等六大学习范畴,设计主题课堂(如四季、节日);
    • 使用​​节律性意向​​(语言节奏引导动作)和​​习作程序​​(分解动作步骤),填写《小组课堂计划表》。
  6. ​每日常规​
    制定全天流程,将康复目标融入生活活动(如进食、如厕),保持训练一致性。


​三、评估流程​

  1. ​初评与分组​

    • 初评儿童体能、认知等能力,1周内完成,按年龄、能力分组(每组≥3人)。
    • 使用《康复训练登记表》《评估表》记录。
  2. ​详细评估​
    通过《发展评估表》评估运动、自理、社交等能力,作为制定目标依据。

  3. ​目标制定​

    • ​长期目标​​:1年周期,改善功能、自理及社交;
    • ​短期目标​​:3个月周期,分阶段细化。
  4. ​课程实施与记录​
    按《小组课堂计划表》执行,记录训练进展,强调节律性意向和诱发技巧的应用。

  5. ​末期评估与转介​

    • 评估周期结束,通过《评估和总结表》分析效果,决定继续训练或转介;
    • 终止训练需填写《终止康复训练情况说明》。

​四、附录工具​

  • ​标准化表格​​:包括小组计划、活动流程、病历记录等,确保流程可追溯;
  • ​主题网络图​​:规划年度教学主题(如“我的身体”“交通安全”),整合知、行、意教学;
  • ​安全与转介文件​​:明确终止训练的条件及操作流程。

​五、新版主要更新​

  • 新增术语:习作程序、诱发技巧等;
  • 强化团队协作与安全规范;
  • 细化评估流程,增加中期/末期评估环节;
  • 完善附录工具,提升实操性。

该标准通过系统化的流程设计、专业团队协作及标准化工具,确保儿童康复服务的科学性与安全性,助力儿童全面发展。2025年5月30日正式实施,替代2016版标准。

下载地址

下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