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 高金贺 著 2015年版
资料介绍
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
作者:高金贺 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被动消能减震振动控制系统——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该系统在构造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机械运动结构领域的运动机构引入到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动控制系统的领域。《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力学、机械和水利等学科的师生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房屋隔震和消能减震的设计思想
1.1.1 抗震措施
1.1.2 结构抗震、隔震和消能减震控制的对比分析
1.1.3 隔震结构
1.1.4 消能减震
1.2 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分类
1.2.1 被动控制用的消能阻尼器
1.2.2 被动控制消能阻尼器总结及本书考察的出发点
1.2.3 U型金属阻尼器
1.3 本书的研究目的
第2章 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的构造
2.1 基本构造
2.2 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的结构特点
2.3 受压支撑构件的变形
2.4 总结
第3章 刚度力学模型的建立
3.1 U型阻尼的刚度
3.1.1 U型阻尼力学模型I
3.1.2 U型阻尼力学模型II
3.2 消能阻尼子系统的刚度
3.2.1 类型I的刚度
3.2.2 类型II的刚度
3.3 消能子系统的水平刚度
3.4 非耗能支撑子系统的水平刚度
3.5 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的水平刚度
3.6 考虑连接板弯曲变形的消能子系统的刚度
3.6.1 U型金属阻尼的刚度矩阵
3.6.2 消能子系统的刚度矩阵
3.7 总结
第4章 屈服荷载
4.1 不考虑连接板弯曲刚度的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的水平荷载承载力
4.1.1 类型I的水平荷载承载力的推导
4.1.2 类型II的水平荷载承载力的推导
4.2 考虑连接板弯曲刚度的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的水平荷载承载力
4.2.1 U型阻尼端部的节点荷载
4.2.2 类型I的荷载承载力推导
4.2.3 类型II的荷载承载力推导
4.3 结论
第5章 全塑性崩坏屈服荷载承载力
5.1 类型II的塑性崩坏荷载
5.2 类型I的塑性崩坏荷载
5.3 结论
第6章 循环荷载试验
6.1 试验体
6.2 加载方案
6.3 数据测量
6.4 试验体的刚度和承载力
6.5 实验结果
6.5.1 荷载-变形关系
6.5.2 初始预拉力对支撑构件(钢拉杆)应变的影响
6.5.3 U型阻尼的变形和应变响应
6.6 连接板弯曲刚度的影响
6.6.1 刚度分析
6.6.2 承载力分析
6.7 结论
第7章 安装有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的框架结构的塑性设计
7.1 框架崩坏机构的分析
7.1.1 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配置类型I
7.1.2 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配置类型II
7.2 梁腹板剪力分析
7.2.1 消能减震结构配置类型I
7.2.2 消能减震结构配置类型II
7.3 结论
第8章 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8.1 有限元模型的精确度
8.1.1 有限元模型
8.1.2 有限元分析条件
8.1.3 荷载-变形关系
8.2 有限元分析框架
8.2.1 框架的基本组成及理论分析
8.2.2 关于塑性设计的分析
8.3 有限元数值解析模型和解析条件
8.4 数值分析结果
8.4.1 层间剪力-层间变形角关系曲线
8.4.2 塑性破坏机构的分析
8.4.3 梁腹板剪力分布
8.4.4 梁构件和U型阻尼的应力分布
8.4.5 U型阻尼应变响应
8.5 讨论
8.5.1 剪切型框架模型的解析分析
8.5.2 连接板视为刚性板时的解析分析
8.6 结论
第9章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数值有限元分析
9.1 U型阻尼单轴弹簧模型的转换
9.2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9.2.1 门型框架
9.2.2 安装有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的门型框架
9.2.3 讨论
9.3 3层3跨平面框架的地震荷载动力解析
9.3.1 框架设计
9.3.2 数值分析模型和条件
9.3.3 数值分析结果
9.4 支撑构件钢拉杆刚度对减震效果的影响
9.5 结论
第10章 梁柱偏心节点时消能减震结构的配置方案
10.1 H型梁柱偏心节点的立体钢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10.1.1 立体钢框架
10.1.2 有限单元数值分析
10.1.3 数值分析结果
10.1.4 总结
10.2 跨越多层配置消能减震结构的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10.2.1 有限元模型
10.2.2 数值分析结果
10.3 总结
第11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高金贺 著
出版时间:2015年版
内容简介
《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重点介绍了一种新型的被动消能减震振动控制系统——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该系统在构造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机械运动结构领域的运动机构引入到建筑结构消能减震振动控制系统的领域。《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可供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力学、机械和水利等学科的师生以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房屋隔震和消能减震的设计思想
1.1.1 抗震措施
1.1.2 结构抗震、隔震和消能减震控制的对比分析
1.1.3 隔震结构
1.1.4 消能减震
1.2 消能减震阻尼器的分类
1.2.1 被动控制用的消能阻尼器
1.2.2 被动控制消能阻尼器总结及本书考察的出发点
1.2.3 U型金属阻尼器
1.3 本书的研究目的
第2章 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的构造
2.1 基本构造
2.2 单平面准直线消能减震系统的结构特点
2.3 受压支撑构件的变形
2.4 总结
第3章 刚度力学模型的建立
3.1 U型阻尼的刚度
3.1.1 U型阻尼力学模型I
3.1.2 U型阻尼力学模型II
3.2 消能阻尼子系统的刚度
3.2.1 类型I的刚度
3.2.2 类型II的刚度
3.3 消能子系统的水平刚度
3.4 非耗能支撑子系统的水平刚度
3.5 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的水平刚度
3.6 考虑连接板弯曲变形的消能子系统的刚度
3.6.1 U型金属阻尼的刚度矩阵
3.6.2 消能子系统的刚度矩阵
3.7 总结
第4章 屈服荷载
4.1 不考虑连接板弯曲刚度的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的水平荷载承载力
4.1.1 类型I的水平荷载承载力的推导
4.1.2 类型II的水平荷载承载力的推导
4.2 考虑连接板弯曲刚度的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的水平荷载承载力
4.2.1 U型阻尼端部的节点荷载
4.2.2 类型I的荷载承载力推导
4.2.3 类型II的荷载承载力推导
4.3 结论
第5章 全塑性崩坏屈服荷载承载力
5.1 类型II的塑性崩坏荷载
5.2 类型I的塑性崩坏荷载
5.3 结论
第6章 循环荷载试验
6.1 试验体
6.2 加载方案
6.3 数据测量
6.4 试验体的刚度和承载力
6.5 实验结果
6.5.1 荷载-变形关系
6.5.2 初始预拉力对支撑构件(钢拉杆)应变的影响
6.5.3 U型阻尼的变形和应变响应
6.6 连接板弯曲刚度的影响
6.6.1 刚度分析
6.6.2 承载力分析
6.7 结论
第7章 安装有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的框架结构的塑性设计
7.1 框架崩坏机构的分析
7.1.1 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配置类型I
7.1.2 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配置类型II
7.2 梁腹板剪力分析
7.2.1 消能减震结构配置类型I
7.2.2 消能减震结构配置类型II
7.3 结论
第8章 静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8.1 有限元模型的精确度
8.1.1 有限元模型
8.1.2 有限元分析条件
8.1.3 荷载-变形关系
8.2 有限元分析框架
8.2.1 框架的基本组成及理论分析
8.2.2 关于塑性设计的分析
8.3 有限元数值解析模型和解析条件
8.4 数值分析结果
8.4.1 层间剪力-层间变形角关系曲线
8.4.2 塑性破坏机构的分析
8.4.3 梁腹板剪力分布
8.4.4 梁构件和U型阻尼的应力分布
8.4.5 U型阻尼应变响应
8.5 讨论
8.5.1 剪切型框架模型的解析分析
8.5.2 连接板视为刚性板时的解析分析
8.6 结论
第9章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数值有限元分析
9.1 U型阻尼单轴弹簧模型的转换
9.2 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9.2.1 门型框架
9.2.2 安装有准直线消能减震结构的门型框架
9.2.3 讨论
9.3 3层3跨平面框架的地震荷载动力解析
9.3.1 框架设计
9.3.2 数值分析模型和条件
9.3.3 数值分析结果
9.4 支撑构件钢拉杆刚度对减震效果的影响
9.5 结论
第10章 梁柱偏心节点时消能减震结构的配置方案
10.1 H型梁柱偏心节点的立体钢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分析
10.1.1 立体钢框架
10.1.2 有限单元数值分析
10.1.3 数值分析结果
10.1.4 总结
10.2 跨越多层配置消能减震结构的框架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10.2.1 有限元模型
10.2.2 数值分析结果
10.3 总结
第11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相关资料
- 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实施细则系列丛书 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细则 2019年 吴松勤,高新京 主编
- 工程机械手册 环卫与环保机械 2018年版
- 建筑装饰施工手册 2019年版 裴会芳,王文雅著
- 装配式建筑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与应用技术 杨正宏主编 高峰副主编 2019年版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 工程监理 张玉波主编 2019年版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 构件制作 高中主编 张健,许德民副主编 张长飞参编 2019年版
-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口袋书 钢筋加工 黄营主编 2019年版
-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工程技术应用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 2018年版
- 钢结构与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万李责任编辑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钢结构专家委员会 2019年版
- 高海拔地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严晗编著 2019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