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苏) 149-2024 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
资料介绍
本规范依据JJF 1071-2010 《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起草,其中主要参考了
JJF 1552-2015《辐射测温用-10℃~200℃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JJG 856-2015《工作用
辐射温度计检定规程》两本规程规范,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依据JJF 1059.1-2012《测
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
本规范替代JJF(苏)149-2013《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与JJF(苏)149-2013《黑
体辐射源校准规范》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进行了扩展;
——更新并增加了引用文件;
——修改了部分已有术语的定义(3.1);
——调整了温度稳定性的计量特性要求(5.3);
——增加了温度均匀性的计量特性要求(5.4);
——调整了相对湿度的要求(6.1);
——调整了对校准温度点选择的要求(7.2.2);
——调整了孔内温度校准时的偏离要求(7.2.4);
——修改了温度稳定性的表述和计算方法(7.2.6、7.3.3);
——增加了温度均匀性的校准和计算方法(7.2.7、7.3.4);
——增加了原始记录参考格式(附录A);
——根据修改后的内容,调整了校准证书内页格式(附录B);
——增加了辐射温度不确定度评定示例(附录D);
——增加了有效辐射面直径的确认方法(附录E)。
本规范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JF(苏)149-2013《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
JJF 1552-2015《辐射测温用-10℃~200℃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JJG 856-2015《工作用
辐射温度计检定规程》两本规程规范,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定依据JJF 1059.1-2012《测
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进行。
本规范替代JJF(苏)149-2013《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与JJF(苏)149-2013《黑
体辐射源校准规范》相比,主要内容变化如下:
——适用范围进行了扩展;
——更新并增加了引用文件;
——修改了部分已有术语的定义(3.1);
——调整了温度稳定性的计量特性要求(5.3);
——增加了温度均匀性的计量特性要求(5.4);
——调整了相对湿度的要求(6.1);
——调整了对校准温度点选择的要求(7.2.2);
——调整了孔内温度校准时的偏离要求(7.2.4);
——修改了温度稳定性的表述和计算方法(7.2.6、7.3.3);
——增加了温度均匀性的校准和计算方法(7.2.7、7.3.4);
——增加了原始记录参考格式(附录A);
——根据修改后的内容,调整了校准证书内页格式(附录B);
——增加了辐射温度不确定度评定示例(附录D);
——增加了有效辐射面直径的确认方法(附录E)。
本规范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
——JJF(苏)149-2013《黑体辐射源校准规范》。
相关资料
- JJF 1029-2024 电子探针定量分析用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技术要求
- JJF 1184-2024 热电偶检定炉温度场测试技术规范
- JJF 2093-2024 高加速寿命和应力筛选试验系统校准规范
- JJF 2094-2024 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校准规范
- JJF 2100-2024 色温表校准规范
- JJF 2102-2024 X射线安全检查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CT)校准规范
- JJF 2103-2024 原子时标标准技术要求
- JJF 2104-2024 海水溶解氧测量仪校准规范
- JJF 2105-2024 海水温盐测量仪校准规范
- JJF 2106-2024 基于导航卫星的陆地定向系统校准规范